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9篇 |
工人农民 | 9篇 |
世界政治 | 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3篇 |
法律 | 141篇 |
中国共产党 | 8篇 |
中国政治 | 30篇 |
政治理论 | 18篇 |
综合类 | 1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建设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当前公安基层派出所面临的最为艰巨、复杂和长期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能进一步推动平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12.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61-66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光辉理论文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主要是:要准确地提炼和概括出契合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理论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和概括实践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任何一个理论创新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不懈努力,不断重新认识时代和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13.
上下班途中的工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文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4):57-58,68
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分析,并结合法理分析,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被认定为工伤需要具备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而被认定为工伤的,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赔偿应分开单独进行.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方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健脾化瘀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健脾化瘀方4.32、8.64、17.28 g/kg,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健脾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亚型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 isoform A, RASSF1A)、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21、cyclin D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影响。采用RASSF1A小干扰RNA(RASSF1A siRNA)干扰RASSF1A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对照siRNA组、含药血清+RASSF1A siRNA组,通过CCK-8、EdU、TUNEL、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健脾化瘀方是否通过RASSF1A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SB203580组,通过CCK8、EdU、TUNEL、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健脾化瘀方是否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健脾化瘀方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凋亡率及p-p38、p21、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含药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RASSF1A siRNA组细胞中RASSF1A、p-p38、p21、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含药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SB203580组细胞中p-p38、p21、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健脾化瘀方可通过调节RASSF1A的表达,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过度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315.
目的 评价经鼻给药沉香精油对单次长时间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 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样行为的作用,并从突触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沉香精油主要成分;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沉香精油低剂量组、沉香精油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 罗利普兰(Rolipram, ROL) ,每组8只。采用行为学实验评价SPS小鼠的PTSD样行为:分别通过恐惧记忆测试实验检测小鼠恐惧凝滞时间,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2A亚单位(GluN2A)、2B亚单位(GluN2B)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沉香精油样品中共检测到117种挥发性成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样行为及恐惧记忆消退异常(P<0.05),而沉香精油及阳性药ROL可明显改善SPS小鼠的异常行为(P<0.05),并逆转GluN2A、GluN2B的异常表达(P<0.05)。 结论 经鼻给药沉香精油对SPS诱导的小鼠PTSD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N2A、GluN2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16.
不作为具有自然的和法律上的不同内涵,对二者的正确辨析是解释其行为性的基础。然而当前各行为理论对不作为之行为性的阐释皆有缺失。跳出传统存在论的窠臼,从社会规范和法价值的角度评价,刑法中的不作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违反法规范的行为,体现的是行为人的目的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317.
目的比较GoldeneyeTM20A和SinofilerTM试剂盒的技术性能指标。方法从灵敏度、杂合等位基因峰高均衡性、耐受性、混合样本检测及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5个方面对GoldeneyeTM20A试剂盒和SinofilerTM试剂盒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值均为125pg;两种试剂盒在不同模板量扩增得到的杂合子平均峰高比值相近;GoldeneyeTM20A试剂盒对血红素抑制剂的耐受性略好于SinofilerTM试剂盒,当血红素含量为80μmol/L也可以得到完整的分型结果;两种试剂盒对7:1和1:7比例的混合样本都能得到主要与次要成分的完整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同一样本两种试剂盒在15个共有基因座上的分型结果完全相同。结论两种试剂盒的性能无明显差别,均能满足检验需要。GodeneyeTM20A试剂盒只需一次检验即可得到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和1个性别基因座的分型信息,在法庭科学检验和DNA数据库建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8.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19.
大冈升平的《莱特战记》在详细记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两国军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的攻防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触及了日军的加害事实,批判了军队机构的冷酷,表明了反对战争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混淆战争性质,片面强调美国的战争责任,为日军的侵略罪行辩解,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赞颂日军在战争中的抵抗。他虽然剖析了日军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日本军部在战争进程中的失误,但是并没有追究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动机。 相似文献
320.
the need for a reliable and complementary identifier mechanism in a digital forensic analysis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Mouse dynamics have been applied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studies, particularly,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However, the method applied in security is void of specific behavioral signature of a user, which inhibits its applicability in digital forensic scien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ikelihood of the observation of a unique signature from mouse dynamics of a computer user. An initial mouse path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non-finite automata. Thereafter, a set-theory based adaptive two-stage hash function and a multi-stage rule-based semantic algorithm were developed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of a unique signature for forensic usage. An experimental process which comprises three existing mouse dynamics datase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mechanism. The result showed a low likelihood of extracting unique behavioral signature which can be used in a user attribution process. Whilst digital forensic readiness mechanism could be a potential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achieve a reliable behavioral biometrics modality, the lack of unique signature presents a limit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 supports the logic that the current state of behavioral biometric modality, particularly mouse dynamics, is not suitable for forensic usage. Hence,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whilst mouse dynamics-based behavioral biometrics may be a complementary modality in security studies, more will be required to adopt it as a forensic modality in litig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ult from this study finds relevance in other human attributional studies such as user identification in recommender systems, e-commerce, and online profiling systems, where the degree of accuracy is not relatively hig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