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16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583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324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强制性的国家权力,警察权比一般权力更为明显地具有利与害的"双刃剑"特性。对警察权进行必要的规制是保障警察权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对警察权的规制方式有多种选择,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状态下,法律规制已成为对警察权实行规制的最佳方式。警察权法律规制体系的构成及其各构成环节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容;应在对警察权法律规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2.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223.
许煜坤 《政法学刊》2001,18(5):32-33
江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并举思想,是“法治”与“德治”辩证法的科学总结;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它不是简单的施政策略,而是新时期治理国家的伟大方略,所以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4.
陈名校  杜伯伦 《行政与法》2010,(4):126-128,F0003
"脑死亡"立法属于科技含量高,人权及伦理学混杂的法律进程。全文对脑死亡立法作了理论基础分析,对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对脑死亡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5.
全球性的毒品泛滥愈演愈烈,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各国海关国际缉毒执法合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面对世界性的毒品危机,必须采取全球性禁毒战略,加强各国政府,尤其是加强海关之间的禁缉毒合作。  相似文献   
226.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刑事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城市中,农民犯罪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的关键地带。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农民刑事犯罪的现状、特征,对有效治理农民犯罪,维护良好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7.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自我控制”、民主参与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高效行政的实现,离不开合理设置组织目标以及对目标完成情况的科学考核。  相似文献   
228.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229.
先秦科学技术是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存在技术缺陷、交换发展、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了科技伦理约束机制。包括儒墨道法的仁、法、刑、度对技术的制约,也包括物勒工名的具体制度,这对于当代科技伦理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30.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特征的论述及实现法治途径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选择推行型法治途径,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民主政治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