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1篇 |
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0篇 |
工人农民 | 33篇 |
世界政治 | 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4篇 |
法律 | 1586篇 |
中国共产党 | 121篇 |
中国政治 | 325篇 |
政治理论 | 96篇 |
综合类 | 1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277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分析福州晋安河浮游微藻种群分布。方法在晋安河分段设立11个点采集和水样本,采用优化CTAB法提取水样总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对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进行测序,应用NCBI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筛选,分析该河段浮游微藻分布情况。结果筛选出67条浮游微藻序列,11个采样点部分藻类分布存在差异,常见种群为硅藻门藻类占40%,绿藻门藻类占12%,金藻门藻类占43%,原生动物类占5%,其中硅藻和金藻为优势种群。结论晋安河福州市河段内浮游微藻种群分布有一定特征,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分析可望成为法医学溺水死亡鉴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中国的社会转型使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风险环境中,这为以不确定性因素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但法律修辞学在中国学界被热捧的理论基础,并不像它在西方社会复兴时那样坚实。当前中国社会并没有经历法律形式主义极度发达的严格法治时代,没有形成严格守法的习惯,缺乏遏事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立足于省略三段论推理、强调理性说服功能的法律修辞研究,必须在崇尚程序规制的法律论证框架下使用,才能坚持司法审判的首要目标是依法正确判决,然后才是通过修辞的合理包装送达当事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83.
在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制度体系。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也要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注意二者平衡。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认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但由于缺少配套机制,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但较少涉及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死刑案件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应当给予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84.
儒家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生产方式、宗法家庭组织、君主专制政体三合一基本特征的历史产物。先秦儒家法律传统以“礼治”、“德治”、“人治”等思想为其基本内容。西汉以后又不断充实完善,成为支配古代法律实践的正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5.
危害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在我国死刑裁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危害结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形态存在的,其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危害结果情节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作用,应当力戒死刑适用"唯后果论"的倾向;物质性的危害结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可以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危害结果的发生系存在介入因素的场合,应当慎用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86.
汉代经义决狱是以《春秋》、《诗经》等儒家经典中有关法律适用的记述,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客观事物的记述中所体现的"义理"判决案件,进而弥补当代立法之不足,发展、完善汉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实践活动。经学理论是对先秦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公平、正义的成分。经义决狱的产生与汉代经学研究密不可分。经学研究的产生、兴盛为经义决狱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儒家经典中所体现的"义理"具有公平、正义、理性的特点,符合时宜、事宜之意,依之所作的具有拘束力的判决,进而形成有拘束力的判例、判令可称之为汉代衡平法。 相似文献
87.
受害人是指所有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受害人的权利源于自然状态中人的生存需要和人作为人的道德资格,应当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认定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观权利,赋予每个人确认受害人的资格和自由。在这个前提下,区分"命不好的人"、"受苦的人"和"特殊的不幸的人"才具有现实基础,也为甄别不同形式的救济理论确立了立论的基础和方向。现代权利救济理论承认受害人作为权利主体和救济主体的双重身份,它的使命在于贯彻自我救济的权利这一核心观念,从而与道德范式下的怜悯论和神学意义上的救赎学拉开了距离,以此张扬人的价值和自我救赎的世俗意义,为与一种合乎正义的社会结构相契合的善政或权利的道德提供驱动力。 相似文献
88.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博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衡权力与权利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司法公正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出发,讨论了二者在现实层面的矛盾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这一共同价值追求下的统一和互补。 相似文献
89.
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程序性争议与实体性争议的分类为基础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并不符合民事诉讼的法理。案外人异议之诉和案外人执行异议,实系分别以强制执行法的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为基础。因此,制度的法理基础完全冲突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和案外人执行异议,无法在强制执行法中并存,二者必废其一。强制执行中的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本无优劣之分,但需要结合一国的国情予以选择。从当前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当废除案外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90.
从法经济分析的角度解释,著作权法是维护创作者与投资者经济上诱因的制度工具,虽然其客体作为无形财产,具有不同于有体财产的特殊性,但该特殊性仅体现在法律构造的具体设计上,而不能推翻法经济分析的基本预设。法经济分析中的事前分析与边际分析,以及对理性人假设与财产权功能的正确定位,都有助于使著作权更好地融入现有成熟的财产权这制度中,而不是仅仅因客体的特殊性而主张将著作权与传统财产权分离。动辄以利益平衡解决著作权法中的问题,不但无法实现平衡目标,还将导致著作权制度在效率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