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于黑社会势力的侵袭、腐蚀甚至吞噬 ,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黑社会化的倾向。农村基层组织的黑社会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人员构成和干部的所作所为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重要原因是职权的弱化和丧失 ,管理手段的简单和乏力以及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中“能人”的缺乏 ;其基本方式是由红转黑 ,由黑转“红”和以黑压红。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以150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大五人格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通过运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干部所具备的不同的人格特质与他们所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其中高校学生的适应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与组织公民行为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深刻的转型,农村青年婚育观念和婚姻行为处在不断演变和调整之中。农村贫困地区青年通婚圈不断向外乡镇、外县市、外省市扩展,择偶观偏重个人资本。农村贫困地区青年生育观念更多地保持着农业社会的传统,同时也带有社会转型期的某些特征。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贫困地区新生幼儿性别比严重失衡,有关部门亟需调整相关政策,及时遏制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4.
博客的兴盛与发展,正在变革着人们既有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自由表达、参与共享的行为动机。将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与公共性的自我呈现汇集一身且并行不悖,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最为显著的特征。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5.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也是本质特征。如何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罪刑均衡”的前提。只有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坚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方可准确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作出估量。  相似文献   
46.
47.
张晓东 《政法学刊》2008,25(6):61-65
反侦查是当前刑事犯罪中最具时代性的现象,伪造身份、异地作案、高科技犯罪、网上销赃等成为当前犯罪一种“时尚”。一直以来,侦查面对反侦查的挑战颇感困惑,侦查技术的发展总跟不上犯罪发展的步伐,如何认清反侦查的本来面目是侦查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刑事案件的研究,采用文献、实证资料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刑事侦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反侦查行为进行研究,对反侦查行为若干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8.
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而大学生群体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群体行为具有欢乐型、抗议型和爱国型三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源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三类因素。分析群体行为的演进过程并提出行为发生前、进行中和结束后三阶段中不同的应对方法以正确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9.
对危险驾驶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生效。其中危险驾驶罪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直受到较高关注。而且,危险驾驶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复杂多变,短时期内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执法标准。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形成规范统一、科学合理的危险驾驶罪认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0.
《Justice Quarterly》2012,29(4):473-491
Association with delinquent peer groups is one of the most salient predictors of delinquent behavior. Despite the widespread documentation of these effec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the delinquent peer effect is conditioned by individual‐level characteristics. Using data from a multi‐wave survey of Mexican‐American adolescent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susceptibility to peer influence and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with delinquent peers on delinquent outcome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linquent peer effect on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is amplified when an adolescent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peer influence. Analyses also indicated that this moderating effect varies according to offense seriousness. Specifically, the conditioning effect is most important when considering acts of serious delinqu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