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90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912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292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90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为获得或加强对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采取的向该公司所有的股东公开发出买入要约的方式来购买该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通常为普通股)的民事法律行为.它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除要约收购方式以外,还有协议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应当遵循股东待遇平等、要约慎重、禁止滥用反收购措施和保护少数股东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证券法主要通过制定强制收购要约规则来规范要约收购行为,平衡收购者、被收购者及其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既鼓励公司的兼并重组,又不至于严重损害目标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之目的,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62.
中国曾经以前苏联为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刑事司法制度。然而,1992年,俄罗斯联邦在刑事司法制度方面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改革:在审判前阶段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了“为权利而斗争”的机会。面对俄罗斯的刑事司法改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侦查羁押制度的种种弊端。违法羁押、超期羁押之所以屡见不鲜,且侦查羁押的适用呈现出工具化、普遍化的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对侦查羁押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为此,有必要对侦查羁押的属性及其正当性、侦查羁押应当体现的诉讼理念、限制侦查羁押的法律原则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为构建合理的侦查羁押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3.
公安决策情报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公安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目标明确、突出服务、突出应用的特点。它服务公安决策,具有耳目、预测、参谋、反馈、宣传等功能。做好公安决策情报工作,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深入实际、坚持科学真理等原则。  相似文献   
64.
印尼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腐败无能,分配不公等原因,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广大中下层人民喘不过气来.如何消除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没有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资格执政.所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政府是好政府还是坏政府,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她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5.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宏伟目标的确立,我国刑事立法上的那种不作区分,原则处罚犯罪预备的立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且与法治理念中的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司法公正原则相冲突。预备行为是否入罪,不仅仅是制度设计问题,深藏在其后面的是对法律价值的认识问题。重新建构我国犯罪预备立法,使其与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相适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6.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侵害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其主要缺陷如下:第一,缺乏一部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律;第二,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存在缺陷;第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应在坚持风险预防原则的正确指导下,制定消除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措施和长期措施及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7.
任何公司的设立都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 ,在此过程必然发生一系列法律关系 ,诸如公司设立成功时设立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承担、公司设立未成功时设立行为的法律责任、公司设立无效的设定及法律责任等。确立这些因公司设立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的承担原则 ,有利于开展公司设立活动和维护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68.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是确定侵权责任的根据之一。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构成。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其中一项特殊的归责原则,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由于尚未设计出与该原则配套的制度以及现实生活中理解的偏差,使得该归责原则在实践运用中矛盾丛生。但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其适用的范围都愈来愈广,所以对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正确认识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9.
我国警辅人员的惩戒制度不完善,导致对警辅人员的惩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需要从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细化研究。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既不能全盘地接受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更不能一概地拒绝,而应考虑到该理论在警辅人员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确立相应的规则。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应当遵循惩戒与职业收益的比例性、惩戒的明确合理性和惩戒的合法性等原则,进而完善惩戒机构的模式、违纪行为的形式和惩戒的种类等各方面的内容。最终,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既要有效保障警辅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要实现警辅人员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自认制度既是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外在表现。自认对于争议之两造以及法院均产生约束力。自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相关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应将自认之事实作为判决的基础;而自认一方当事人应言而有信,不得撤回自认。否认自认效力的依据在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严重背离了诚信原则的真实要求。自认效力的否认包括家事诉讼中对超越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支配范围事实的承认、虚假诉讼中对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虚假事实的承认以及对违反众所周知事实的承认三种情形。自认效力的承认与否认型构了自认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共同承担向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风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