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3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2篇 |
工人农民 | 10篇 |
世界政治 | 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5篇 |
法律 | 1261篇 |
中国共产党 | 5篇 |
中国政治 | 231篇 |
政治理论 | 65篇 |
综合类 | 7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和不同精子数量精斑样本DNA分型的效果。方法制备精斑样本,保存10d的样本采用激光显微捕获30、20、15、10、5、1个精子,用于不同数量精子分型比较;保存10d、214d、375d的样本分别捕获30、20、10个精子,用于不同保存时间分型比较。比较各组检出率、等位基因丢失率和非特异性扩增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比较。结果①不同精子数量分型:捕获10个精子即可得到完整的DNA分型,且随着精子数增多,检出率逐渐提高而等位基因丢失率逐渐降低,30个精子等位基因丢失率为0%,1个精子则可达58.89%;②不同保存时间分型:总趋势是保存时间越短,捕获精子越多检出率越高,10个精子与20、30个精子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丢失率及非特异性扩增率则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保存时间的不同精子数量组之间和相同的精子数量的不同保存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显微捕获精子数目和检材保存时间对DNA分型结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影响了刑事证据制度的变迁;扩大了刑事证据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非自然物进入证据之列;对于收集、固定和保全刑事证据,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于刑事证据的采信规则也产生了影响。从科技的角度研究刑事证据,可以为我国建立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3.
证人证言证明力是证人证言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关键,就我国诉讼理论和实际而言,由于证人作证意识较差、法律规定的漏洞或相对笼统、司法人员应有素质的欠缺等原因,致使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较差。为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证人证言证明力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探讨了证人证言证明力的标准及其重要性;从取证、查证、认证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诉讼中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证人证言证明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4.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性制裁无论是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制 ,还是在基本功能方面都是刑事制裁、民事制裁、纪律制裁和国家赔偿所无法替代的。程序性制裁有终止诉讼、撤销原判、排除非法证据、诉讼行为绝对无效、诉讼行为相对无效、从轻量刑等主要方式。完善我国程序性制裁机制需要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与程序建构 相似文献
205.
举证妨碍理论的产生与现代证明责任理论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在晚近兴起的“具体举证责任’’理论视野之下,这一概念与制度也将悄然重构。举证妨碍概念在不同的理论背号下的界定或建构是有区别的,在具体举证责任理论下举证妨碍的行为主体、针对对象及行为方式均与传统界定有别。举证妨碍的多元理论基础之间存在逻辑层次关系,相应的救济效果也需体系化重构。举证妨碍作为法解释学上的一个概念不仅也不应囿于实定法上的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206.
李维睿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15(2):67-73
防止冤假错案,维护程序公正,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可谓任重道远。无疑,法律的颁布不等于实施。除了刑事法官的价值观念、法律思维、职业习惯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刑事司法实践的客观因素作用,作为价值性冲突规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适用仍有其难处。本文以庭审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规制为切入点,拟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结合本土刑事司法实践特征,以求进一步明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207.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2011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通过初审并公布于众、征询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证据概念与种类所做的变化、对证明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等内容充分表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修正案还对辩护制度、刑事强制措施以及侦查程序等方面的刑事诉讼制度做了改革与完善。诚然,修正案中有些刑事制度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修正案中所做的有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8.
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人不法取证是私人以非法侵犯被取证人合法权利的方式取得证据的行为。私人不法取证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但与公权机关非法取证存在诸多不同。关于私人不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不应排除说、法秩序一元说、权衡理论等诸家学说中,权衡理论更具有合理性。针对我国当前立法对私人不法取证问题规定的空白,应根据权衡理论对私人不法取证进行分类排除。 相似文献
209.
刘易东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57-59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简易程序适用两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动,这些修订刑事诉讼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公诉活动影响较为明显,公诉部门应当抓住刑事诉讼法修订的契机,积极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刑事诉讼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相似文献
210.
目的制备标准分子量DNA片段混合物。方法选取pMD18-T载体部分序列作为插入片段,设计引物,制备包含不同大小的标准分子量片段的克隆。大量培养细菌提取质粒,用双酶切、连接荧光接头的方法制备不同大小的带有荧光的标准分子量片段,混合,纯化,最终获得标准分子量片段混合物(内标)。结果用分子克隆方法制备出具有实用性的标准分子量片段混合物,其单个标准分子量片段大小分别为80bp、124bp、194bp、224bp、254bp、304bp、349bp、399bp、424bp、454bp。并且这些标准分子量片段混合物可以准确地对DNATyper15试剂盒的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论应用该方法制备了能满足研究和实验室要求的标准分子量片段混合物,为DNA分子量标准物标准品的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