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ACTA虽然是知识产权执法的最新国际标准,但是,其关于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执法规则与WCT以及WPPT的要求并没有实质差异。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虽然与ACTA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存在深刻的矛盾,甚至在大多数方面已经符合ACTA的标准。因此,是否接受ACTA规则可以作为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的筹码。同时,ACTA提供了一个全面审视、评估、反思和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执法制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2.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立法评估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而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法律系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通过运用要素量化评估法,并辅之以法律解释学的价值判断,可以有效地发现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法律体系的问题和缺陷,进而提出完善该法律体系和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3.
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市场化背景下的有限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需要创新资源管理模式。补偿源于付出与失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来说,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4.
王松良 《中国发展》2012,12(3):45-52
该文通过对福建若干代表性乡村的实证调查,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即表现为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交织的难题。其症结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政策造成农民数量过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加区别的农产品市场化安置,更是乡村建设和农民组织化的长期缺位。为此,该文从农村城镇化、健全农村合作社构建机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3个方面提出新“三农”问题的应对之策。并以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生态茶业、莆田市东桥镇汀塘村的生态城镇、连城县培田村的古民居(文化)产业合作社和福州市郊县林柄村的社区支持农业引导城乡互动为例,深入分析四个可能的乡村发展模式,说明在构建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重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以及推动社会参与下的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5.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6.
北京的人口规模提早10年达到1800万的容忍阈限,这给北京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都带来风险。但北京人口安全的实现,需要的是法治化的治理方式,唯此,才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177.
在严重的生态危机背景下,技术的反生态性致使其常常被指责为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技术的反生态性,不仅仅存在于技术本身,更深层的原因应在于其背后价值观的指导和人性伦理的反生态性。我们该如何运用技术?显然应以遵循大自然为总则,分别从技术选择、科学价值指导和人性伦理的复归三个方面着手回归自然。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技术内部评审机制和外部支撑机制的呼应,为技术生态化的制度性建构描绘了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178.
佛教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以众生平等为核心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为行为规范,以净土为终极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9.
生态文明视野下桂林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诉求。桂林市作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近年来探索总结了"养殖+沼气+种植"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制定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大宣传推广和技术开发力度,以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科学发展,推进桂林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发了法学方法论的创新和法律生态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