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篇
  免费   93篇
各国政治   145篇
工人农民   96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8篇
法律   631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494篇
政治理论   308篇
综合类   8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outcomes of the provincial elections having been held in Canada since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compare them with outcomes from past decades. Given the severity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we test for whether provincial governments’ electoral fortunes over the recent period have been negatively impacted by this important economic shock. Our analyses of aggregate-level provincial electoral outcomes: (1) confirm that provincial incumbent parties are held accountable for provin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2) show that this provincial economic voting pattern has been heightened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3) demonstrate that provincial incumbents also incur vote share losses when national economic conditions worsen and their respective family party is in power at the federal level, although this referendum voting pattern appears to have been unaffe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932.
回顾建党百年来我国企业民主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我国企业民主制度演进中取得的成就 和成功经验,对完善当前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制度变迁视角,对我国企业 民主制度历史变迁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国家经济体制变迁是导致我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经济 体制变迁过程中引发劳动关系各方包括政府、企业、工会、职工相互关系的变化,成为我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变迁 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我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变迁以国家主导下的强制性特征为主,但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 劳资主体驱动下的诱致性因素已经出现,对国家主导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33.
罗江 《桂海论丛》2006,22(1):49-51
当前,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日益突现。文章认为审计风险的存在有它的特殊性和存在的原因,要从五个方面严密防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34.
张伟平 《桂海论丛》2006,22(3):42-44
西欧与东亚经济发展的大相径庭证明,由资源短缺所导致的要素制约更容易激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制约并不必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前提是必须具有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要素制约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启迪是:必须适时主动地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35.
经济法所固有的社会经济利益本位的属性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具有共同的基点.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法秩序中的实现途径应借助于经济法制的实现,而经济法实施是经济法制实现的关键和保障.在经济法实施中,有必要将检察机关作为一个重要主体加以研究.经济诉讼是经济法效力的保障,是经济法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36.
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37.
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施政伊始就推动了一系列关于供应链的新政策,特别是以“国家安全”为叙事手段强化国内产业政策,扶持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技术研发,并联合安全盟友构建关键产业国际供应链联盟。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新供应链政策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并重的原则。对于这种政策转变的本质,相关研究出现了战略性转变和功能性转变等两种观点。从理论逻辑看,经济政策的安全化分析路径,可以剖析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效应,明晰经济和安全策略组合的类型,从而进一步揭示美国新供应链政策“混合式安全化操作”的生成机制。从政策实践看,拜登政府针对供应链问题的安全化操作主要呈现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的兼顾供应链安全与大国战略竞争,二是以国内投资重塑产业链,并配合国际运作以形成关键产业供应链联盟,从而对战略对手实施经济权术。这些新政策面临着战略利益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张力,存在诸多制约,其带来的政策冲击也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38.
在梳理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波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2010年-2018年日本上市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探讨了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2)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3)不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日本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方向不同。贸易政策、金融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增加负面冲击企业研发活动,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却激励企业研发投资。相较于日本,中国企业研发管理经验较少,风险承担能力较弱,政府更应重视在运用政策手段平滑景气波动的同时,避免政策施行的大起大落,警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过快、过度提高,尽可能营造、引导产生良好的市场预期,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企业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39.
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负重前行,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首先,以建设性姿态与美国展开经贸谈判,最终在年底达成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避免了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其次,积极加大对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外交,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力促RCEP完成谈判。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的"带路"外交进入机制化建设的新阶段,尤其是新建立的"一带一路"新闻与智库交流机制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展望2020年,中美经贸关系依然错综复杂,WTO改革压力重重,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疑虑可能会进一步发酵,中国经济外交依旧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940.
In common with other northern cities, Sheffield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funding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Its response has been twofold. Firstly, to reduce the cost of service delivery, in part through augmenting or replacing public sector service provision through transfer to voluntary bodies and/or the private sector; the latter through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FI) contracts. Secondly, the local authority has sought to promote economic regeneration through increased citizen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The problem for this combined strategy is that the two approaches have clashed over a previously underrated and overlooked area of public provision, namely the maintenance of street tree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ct, the economic imperative inherent within PFI contracts, initial reaction to popular protests, and reluctance to acknowledge the authority of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have combined to undermine the salience of the participatory regeneration model for key section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