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7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2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7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mtDNA nt16519位点的PCR分型方法。方法应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1对Taqman MGB探针和1埘扩增引物,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和VIC报告荧光,应用7500荧光定量PCR和直接测序两种方法,分别榆测62份血样和18份毛发样本的mtDNA nt16519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二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2份血样和18份毛发样本均得到了可靠的mtDNA nt16519分型结果。结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的分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法医DNA检案。  相似文献   
892.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是非法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应当予以排除。排除民事非法证据首先具有群体性的伦理基础,目的在于维系用于凝聚社会和传承民族时代精神的伦理善观念;其次具有个体化的伦理基础,为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人格尊严和权利的个体化伦理善观念所必要;最后是程序正义的法伦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93.
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职生自信心教育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信心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高职生自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认可度差、社会认可度差和心理素质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他们施以人文关怀和智慧启迪,在积极肯定和不断激励中唤起高职生的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894.
近年来毒品走私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并且表现出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其在走私毒品手段上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复杂化、暴力化、国际化特征,这就使得反毒品走私的难度加大,给海关侦查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走私毒品犯罪的证据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刑事过程中追究这类走私犯罪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95.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证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举证责任和证据的可接受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除了各国都普遍接受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之外,文章还分析了下列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被申诉方援引例外条款时、争端涉及具体协定时、争端双方关于执行报告的期限有争议,以及双方就败诉方的执行是否符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争议。关于证据的可接受性问题,提交证据的主体、证据的种类和提出时间问题是最关键的方面。  相似文献   
896.
Kai Arzheimer's careful and thorough comment upon my earlier BJPIR article raises a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While engaging in a thorough critique of the original article's methods, he also points to the (perhaps) inherent problems any quantitative approach may encounter in this area.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are that if we wish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re social determinants to participation,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limited. In the light of this, after addressing some mis-characterisations in his comment, this reply seeks to provide qualitative evidence that there may well be a link between welfare state institutions and outputs and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89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assive investment in criminal justice in Georgia following the Rose Revolution of 2003. We argue that this resulted in “governing through crime” – the outflow of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s and logics into other unrelated policy spheres. We demonstrate this by looking at responses to the issue of safety in schools. We show that up to 2007, despite a moral panic surrounding school violence, policy-makers were able to resist knee-jerk punitive reactions in favor of evidence-based, preventive approaches in the relatively transparent atmosphere of Mikheil Saakashvili's first term. By 2008, however, schools increasingly began to become the objects of centr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education policy became harsher and more punitive. In 2010, Police Academy-trained School Resource Officers were introduced into all schools throughout Georgia, with troubling consequenc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aper shows that this move was primarily the result of the more interventionist, executive-driven, and opaque policy-making process in Saakashvili's second term, which left unchallenged the circulation of personnel, expertise, and policy from the hypertrophied criminal justice institutions into the education sphere.  相似文献   
898.
栗峥 《法学研究》2007,29(5):49-65
“真实”本身具有多元解释,是一个不可能得到精确认定的模糊概念。“事实”必须为法官所确立,是一种个性思维过程后的结论,可称为“法官真实”。从模糊理论与心证演变模式的三个阶段的视角看,自由心证的实质是模糊心证。司法证明必须容忍甚至鼓励富有极大模糊性的日常生活语言以描绘案件事实。模糊理论为司法证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扩展了研究者理性选择的空间,做出了不同于既有法学语境的诠释,试图形成一个能够科学描述和处理司法证明模糊性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以突破摇摆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困惑。  相似文献   
899.
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娴灵 《河北法学》2007,25(6):144-148
目前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未如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那样已经确立,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也并没有将其作为通则.对确立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质疑,分析了其存在的非理性,主张对非法证据实行"分离论",通过追究非法取证行为的刑事责任或侵权责任来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900.
随着立法的完善和受贿犯罪规律的变化,以往那种强攻硬取口供的侦查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侦破受贿案件的需要。检察机关应当将侦查受贿案件的工作重心前移,在传唤犯罪嫌疑人前全面细致地收集证据,同时运用各种审讯技巧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并固定各个环节的证据,如此才能顺利侦破受贿案件并确保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