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7篇
  免费   11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178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77篇
政治理论   126篇
综合类   17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中比较严重的犯罪,是刑法打击的重点。《刑法》第269条规定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转化型抢劫罪,即由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罪。文章对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前提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认为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成为转化型抢劫罪。  相似文献   
252.
This paper responds to criticisms/misconstruals of our measure of the maximum probative value of evidence (D. Davis & W. C. Follette, 2002), and our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ly prejudicial role of intuitive profiling evidence, including motive. We argue that R. D. Friedman and R. C. Park's (2003) criticisms and example cases are largely based on inappropriate violation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Further, we address the merits of our absolute difference measure of probative value versus those of the Bayesian likelihood ratio championed by D. H. Kaye and J. J. Koehler (2003). We recommend methods for presentation of measures of evidence utility that convey complexities of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new and existing evidence. Finally, we propose a probable cause standard for admission of potentially prejudicial evidence, dictating that admissibility of such evidence should be contingent upon other substantial evidence of guilt.  相似文献   
253.
刑事案件立案审查阶段公民人权的保障,无论是立法、司法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本身,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公民在立案审查程序中的人身权利缺乏有效保障的情况比较严重。其深层的原因依然是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的法外审查,一方面实现着诉讼程序难以完成的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极易违背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宗旨,抵消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企求实现的部分价值。为此,应当将健全刑事诉讼法制,维护公民诉讼中合法权益的努力延伸到立案前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查过程。  相似文献   
254.
目前中国的侦查程序中不存在典型的“控、辩、裁三方相互制衡”的诉讼形态,带有极强的行政职权主义色彩。侦查程序与当事人主义、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改革目标难趋一致,成为刑事诉讼改革的焦点。实行检警一体化,实现两者职能的紧密结合,切实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确立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55.
现场勘查,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现场勘查是在被动接报之后的主动"启动",是以"是否实施侦查、如何组织侦查"等作为其活动的实质目标指向。组织指挥者应当培养良好的现代现场勘查组织指挥意识———正确处理好轻重缓急关系的效率意识;正确协调技术与侦查的分合、兼容关系的全局意识;正确吃透现场看准个性的求真意识;正确对待相同点与差异点的辩证意识;正确处理好重点线索查证与整体侦查部署的统筹意识;正确处理好依靠大众传媒与封锁关键情节的双赢意识。  相似文献   
256.
我国以"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为原则的警检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学者们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解决方案。但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在新的思路下进行,即设立看守警察职司侦查活动中的同步监督;设立证据规格,统一警检人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7.
公诉方式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诉讼法问题。我国现行的所谓"复印件主义"的公诉方式,存在着重大的法理缺陷和司法弊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抗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公诉方式。  相似文献   
258.
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用事实推定原则来认定持有毒品人"明知".在证据尚不能证明行为人是为运输、贩卖时,才能按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随时把证据固定下来用以证实犯罪,对技侦手段获取的证据,通过审批程序,步入法制化;对"特情"卧底取得的证据以变更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59.
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多案例表明,如果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将给侦查破案造成不利的影响,最早确立沉默权的英国从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发现沉默权规定不利于查明案情,于1994年对沉默权制度作了重大修改.美国对实施了30多年的"米兰达规则"也提出了疑问,并通过判例规定了"米兰达规则"的若干例外.我国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精髓在于鼓励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坦白认罪,允许其进行无罪或罪轻的辩解,但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权.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其实际意义就是限制警察的讯问权.我们不主张沉默权,并不意味着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虽然在某些案件中,口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证据,但我们必须坚持严禁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逼取口供.刑事诉讼证据较之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要复杂得多,如果再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则无异为侦查工作设置障碍,将造成案件久侦难破.  相似文献   
260.
For the first time, the UK Criminal Justice Act (1991) allowed the videotaped evidence of a child to be substituted for the child's evidence-in-chief in a criminal court.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valuation of that legislation. One hundred and fifty children were observed testifying in a criminal court in the UK. The use of the videotaped evidence and subsequent cross-examination of the child witness (usually via the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 was also observed. The data base from the Lord Chancellor's Department of all trials involving child witnesses in England and Wales was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deo technology into the criminal courts reduced the levels of stress of child witnesses but did not increase the convi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