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7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4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鉴定科学证据的运用无疑能提升刑事证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是若被不当理解和运用则会造成对刑事司法公正性和实质真实发现的干扰。对鉴定科学证据,需要制定若干标准作为对其存在的知识基础的衡量指标。鉴定结论由于其知识基础的不同,其效力和可靠性也会有所差异。司法实践中,对科学鉴定证据的应用须设置一定的程序控制,以便对其进行把关和过滤。  相似文献   
102.
非法证据与刑事错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媒体频频报道一些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使得在这些刑事案件中存在的侦查取证等诉讼程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象忽视物证鉴定结论、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几乎出现在每一宗错案中。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人权的保护,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势必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有损司法公正。笔者拟从寻觅非法证据导致刑事错案的源头出发,探索如何坚持科学的态度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03.
吴松 《思想战线》2002,28(6):1-2
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江泽民"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教学创新、学术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二者都是在认识论角度论证,因此应引入价值论分析方法.国外存在客观的"排除合理怀疑"和主观的"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具体界定我国"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时,应当根据所要证明的罪行轻重,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5.
伴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理论和方法也在相应地向前发展,作为刑事科学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证检验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提高。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手段和改进成绩考核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实验兴趣,增强实验效果,调动学员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6.
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但从民事诉讼实践看,这一制度所应有的明确争点、固定证据、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却没有得到体现。要改善这一状况,宏观上要培育和优化证据开示制度得以运行的环境,微观上要完善证据开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勘查阶段对人为因素的介入,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污染,提高检验鉴定人员的物证污染防范意识,并采取适当的监测方法和排除措施,可以提高检材质量,降低物证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8.
要从根本上清除刑讯逼供的行为,必须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遵守刑事诉讼过程的人权保护,依据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的国际标准,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将我国刑事司法与诉讼程序步入国际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9.
尽管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缺少对证据规则的研究,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仍对一些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包括司法解释)对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追求。但是其不足和缺陷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构建完善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司法认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遍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案件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 ,从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立法与研究同外国相比差距较大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客观地界定司法认知的对象范围 ,尚需深入研究。笔者认为 ,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有事实和法律两方面。事实范围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司法事实、政府事实、易于获知的事实 ;法律范围包括本国法、国际条约和惯例、外国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