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婚姻家庭一章的规定体现着人本主义的趋向。文章从对比我国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立法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在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立法上的人本化趋向。  相似文献   
52.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环节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机制,执法观念、执法思想存在着不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3.
鉴于目前我国审查批捕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其进行深化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应在更新司法理念的前提之下,在办案模式、办案机制、工作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实质意义的改革和完善,这将有利于保障人权,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4.
鉴定结论作为“科学证据”,在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迹鉴定因其专业技术性较强,相关的鉴定标准又尚未建立统一规范,鉴定过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应加强对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和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55.
人们长期认为,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法庭上一般是消极、被动地听审,却不能积极调查证据。事实上,英美两国的立法与审判实践却表明:法官可以询问证人、传唤证人出庭,或进行"庭外勘验"。尤其在没有陪审团参与的审判中,法官能更加主动地调查证据。这说明,英美两国的刑事法官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特别是当庭审主体变为一元的职业法官时,他因对案件事实最终负责,而更加具有调查证据的天然冲动。由此可见,中国刑事法官在庭审中无需亦不能塑造成纯粹的仲裁者角色,而应保留适当的且受到法律合理规制的证据调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