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9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84篇 |
工人农民 | 110篇 |
世界政治 | 9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4篇 |
法律 | 1979篇 |
中国共产党 | 64篇 |
中国政治 | 346篇 |
政治理论 | 242篇 |
综合类 | 9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388篇 |
2012年 | 316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司法审判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途经,一定要确保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官作为作出司法裁判的主体,是“法”或“正义”的化身,应当通过证据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真相,然而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受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北京师范大学证据法研究所课题组针对此问题,选取了八个省市的刑事法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上海、广州、武汉、昆明、哈尔滨等城市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求法官自身因素对事实认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2.
文章在对《卡多佐》以及《司法过程的性质》研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卡多佐的家庭环境、大学生活与法学教育、律师职业的锤炼、法官经历与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考察,分析了他选择“以法律为生命”的历史必然性,既是他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始终伴随着洗刷自己父亲耻辱的使命,以至于把自己塑造为接近于完美的法官化身。 相似文献
92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伟大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的最后手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由于冤假错案的不时出现、司法腐败和司法负面消息的不时传出,严重损害了司法威信,加之我国重访轻诉的司法文化造成司法的确定性不足,致使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司法改革应从立法层面、司法实践层面、制度保障方面全面推进,确保司法公正,以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24.
郑明玮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1-57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项发源于我国本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提高刑事司法效率的刑事案件解决方案。其在坚持国家追诉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兼顾被害人、犯罪人和国家三方利益,使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保证了刑事案件处理的结果实质公平。若要全面把握新刑诉法关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应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围、条件、主体以及刑事和解对刑事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25.
姜伟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21,(2):65-77
我国1979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在经历了1996年、2012年和2018年三次重大修订后,逐步进入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轨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刑事诉讼法治化的全程,健全与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建立多元诉讼程序体系、实现程序正义是其主线。其间,刑事诉讼程序法治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并逐渐实现了立法设计与司法改革、立足国情与借鉴域外、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926.
927.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0,63(4):623-632
Books reviewed:
Minkkinnen, Thinking Without Desire: A First Philosophy of Law
Lessig,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Clyde and Edwards, Judicial Review
Oliver, Common Values and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
Goodwin-Gill and Talmon (eds), The Real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Ian Brownlie 相似文献
Minkkinnen, Thinking Without Desire: A First Philosophy of Law
Lessig,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Clyde and Edwards, Judicial Review
Oliver, Common Values and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
Goodwin-Gill and Talmon (eds), The Real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Ian Brownlie 相似文献
928.
中国环境司法能动的现实障碍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睿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52-157
环境司法对增强政府环保能力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然而,中国环境司法在实践中正面临着解决纠纷能力不足和在环境纠纷解决方式中被边缘化的被动境地.环境司法能动的理念和要求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中国环境司法能动还受到“无法可依”、“法官不能”和“行政干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通过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扩大可诉环境利益范围,完善环境司法主体制度,建立环境司法程序规则和加强环境司法指导监督等,为中国环境司法能动的实现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29.
日本武士家训是日本齐家、治国安邦之训的源泉。由于中日两国家族制度的不同,导致两国在选拔人才以及用人模式上形成显著差异。伴随武士阶层统治地位的巩固和深入,促成了浓缩和凝聚日本民族性格息息相关的武士家训的产生。日本武士家训源于中国并在日本扎根,经与神佛文化相结合,通过家训的创造者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制定出具有简洁、通俗、真实可信特点的,能够影响和制约家族成员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家训。经武士家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和重构以及在其他阶层的广泛延伸,最终成为奴役日本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工具,作用于近、现代日本民族强国之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30.
《Global Crime》2013,14(4):291-30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criminal cooperation programmes for police handler–informant relationship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many countries have introduced policies to regulate the use of criminal informants and defendants who agre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r testimony in exchange for financial incentives, protection, and leniency. Many researchers assume this trend has no bear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ndler and the informant. Following this assumption, they maintain that agreements made with criminal trade participants are still informally negotiated and unsupervised. I investigate this oversight, drawing on data obtained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handlers and informants. Findings from this fieldwork illustrate that,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weakening of their discretionary power, police officers are developing new deceptive tactics in dealing with informants. Furthermore, the increasingly institutionalised use of informants has given handlers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Informants gain skills and knowledge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andlers, which they can use to undermine the handler's author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