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征转分离”基础理论及其与征转一体的比较出发,分别从制度创新与功能定位层面对“征转分离”制度在突破体制僵化、完成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扼守耕地红线等方面所做贡献进行评析。随后对制度合理性展开质疑并提出改良建议:通过对“征”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避免政府角色错位与制度性寻租所导致的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现象的出现,并通过区分征收与征购、限制解释公共利益,以确定各区域土地发展权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转”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当放开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单独设立非公益需要农用地转用程序,并借鉴土地银行运营模式,实现概括征收范围限定化:通过对“分离”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兼顾公平与正义,重塑政治信任,并实现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良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不仅关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该文以此角度切入,分析良田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Despite recent headlines about the ‘land rush’, scant empirical evidence implies that the debate is often theoretical and dominated by preconceived notions.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could better inform the debat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areas. First, we find that new land demand, which skyrocketed after the 2007/08 commodity price spike, remained at high levels, with a strong focus on Africa, and often countries with weak land rights protection. Some countries transferred large areas to investors, frequently locals, with limited benefits and in many cases negative impact due to weak processes and limited capacity. Second, complementing the focus on demand with an assessment of agro-climatic potential point towards major scope for productivity increase on currently cultivated areas and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countries where demand for land expansion may concentrate. Finall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untry policie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recognition of existing rights, an emphasis on voluntary transfers, transparency, and thorough review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viability as necessary—though by no means sufficient—conditions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negative impacts.  相似文献   
44.
“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土地整理,不仅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还将从根本上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部生态建设地区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是国土资源部在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开展的一项兴边富民工程,重点对区域内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并配套较完备的农田基础设施。该文认为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产生重要意义,并就项目的实施、管理、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杨惠  熊晖 《现代法学》2008,30(3):70-79
耕地抛荒现象暴露出我国现行农地管制制度中隐含的产权问题:农地农用所产生的环境生态、粮食安全等外部效益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公共利益",并理所当然地归属于社会公众所有,而政府更以此"公共利益"为由理所当然地对农户的土地使用权施以限制。此种财产权界定虽然保障了公众的需要,却忽视了农户的利益和感受;严重的利益分享不公,导致农地管制制度所应当具有的保障并促进农地外部效益供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管制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在农地管制中引入激励相容的理念,在禁止规范之外建构一套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透过法律创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并对此财产权及农地使用权给予明确的界定与保障,由政府代理社会大众进行必要的补偿或财产权交易,以真正达成农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政府主导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从理想回归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行法律严格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可能,但不少地方政府都积极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出台了大量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即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来决定是否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这和农民、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相冲突;为此,应对地方政府自行出台的办法进行改进、修正,以最大程度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经济增长、耕地保护、宏观调控、农民增收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47.
农田土壤环境危机频现。本文系统梳理了现有关于农田土壤环境的法律制度,提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两大路径即政府主导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主导,鉴于政府主导的缺陷和农田土壤环境的特殊性,文章建议在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中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要担当起农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任,立法应当明确赋予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防止侵害、治理改良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当违反权利义务时,农业生产经营者会被政府行政部门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农田土壤环境保护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