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4篇
  免费   177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2240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861篇
政治理论   275篇
综合类   27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为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有必要着力研究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利用科学的手段确立计算机犯罪的形式,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侦查与取证。  相似文献   
922.
对商标犯罪对象的甄选 ,反映了立法者的认识能力、立法时的犯罪态势以及立法者对社会利益的综合衡量。目前我国刑法中商标犯罪的犯罪对象均为注册商标 ,对未注册商标不予保护。在注册服务商标的保护方面 ,我国刑法仍然存在漏洞。借鉴WTO规则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商标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一步扩大商标犯罪之“商标”范围。但同时应注意刑事司法应当恪守罪刑法定原则 ,不能超越刑事立法任意扩大犯罪圈。  相似文献   
923.
刑法的溯及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权保障 ,是相对罪刑法定精神的体现。肯定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的基础上 ,引入外国立法例阐释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溯及力的立法。  相似文献   
924.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25.
An assessment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CSP)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still too fractur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general management literature by developing an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rooted in neo-institutional theory (legitimacy approach), stakeholders management theory, agency theory,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lack resources argument, and managerial control theory. A robust, multidimensional, unweighted disclosure index was used to measure CSP.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ethodologically and empirically more rigorous assessment of determinants of CSP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by performing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alysis on 307 firms for 10 year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a legal framework, board attributes (board size, board diversity, board interlocking), women on board, ownership pattern, financial performance, firm attributes (size, age, leverage),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ffect CSP significantl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ery important clues to design pragmat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CSP.  相似文献   
926.
As efforts to harmonize policies globally intensif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ingly face pressures to ado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Yet,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developing countries manage to circumvent such pressures, or about their strategies to maintain policy space. We explore under which conditions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sustain mock-compliance, a situation where countries comply on paper but not in practice. Using country comparisons of Angola's, Nigeria's, Tanzania's, and Vietnam's engagement with the Basel banking standards, we show how three factors combine to produce sustained mock-compliance: high costs of outright non-compliance due to outward-orientated banking sectors; high political costs of substantive compliance; and state control over profitable markets. Our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ory-building in the literature on compliance and structural power as well as to broader debates about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 autonomy in their engagement with global financial norms.  相似文献   
927.
自新刑法颁布以来,刑法学界对侵占罪的相关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在认定侵占罪时标准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2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消退,此次金融危机相较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东南亚国家的危害要小得多。印度尼西亚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而在此次危机中却能够避免重蹈覆辙。文章将对印度尼西亚在两次金融危机中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作比较分析,旨在探寻规避世界经济危机的经验和途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9.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930.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爆发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破产风潮由中小规模向大型金融机构波及。在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建设方面,日本“护送船队”式行政保护凸显制度缺陷,政府实施了从时限性措施到永久性长效处理框架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常规处理和应对危机事态的特别处理机制,形成了以中央银行特别融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处理框架为中心的金融安全网,为维持信用秩序稳定、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扩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