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10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23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抢劫罪八种加重处罚情节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从立法本意出发,分析“公共交通工具”的含义,可见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将小型出租汽车和单位内部班车排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之外的合理性。同时未经合法程序审批而实际从事公共旅客运输的机动车,也应视为“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实际上包含两种情形,其认定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2.
运用个性特征做出鉴定结论 ,必须把握住个性特征的三个基本特性 ,同时 ,要注意确认个性特征的基本方法。个性特征的发展往往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它是笔迹鉴定的关键性特征 ,也是正确定案的基本条件。笔者认为 ,对鉴定所依据的笔迹特征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3.
因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被区分为纯粹的事实性损害与法律意义上的可赔偿性损害,而只有后者才是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认定可赔偿性损害必须坚持政策性限制、"度"的限制及相对性与有限性限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方可建立起一套在各种损害形态中区别出可赔偿性损害的具体的技术性规则,从而为国家行政赔偿责任的准确认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中“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在司法实践中的理解与认定的探讨,认为只要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收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即构成斡旋受贿罪。  相似文献   
105.
与正常书写条件下形成的笔迹相比,复写纸复写笔迹的特征变化性更大,鉴定难度更高。本文阐述了从书写承受物、书写工具、书写时间、书写人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复写纸复写笔迹变化的几点主要原因,为全面掌握复写纸复写笔迹变化的规律和准确鉴定该类笔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文章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对案件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推敲、系统分析,研究言语人的语言特征规律,并以各类文件物证的言语特征为基础,判断言语人的民族、性别、籍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居住地点、主要活动范围,以及有无精神病、是否聋哑等,为在侦查破案时分析画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utline a method by which an antemortem photograph of a victim can be critically compared with a postmortem photograph in an effort to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en subjects, between 27 and 55 years old provided historical pictures of themselves exhibiting a broad smile showing anterior teeth to some extent (a grin). These photos were termed “antemortem”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 digital camera was used to take a current photo of each subject’s grin. These photos represented the “postmortem” images. A single subject’s “postmortem” photo set was randomly selected to be the “unknown victim.” These combined data of the unknown and the 10 antemortem subjects were digitally stored and, using 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the images were sized and orien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goal was to devise a technique that could facilitate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which “antemortem” subject was the “unknown.” The generation of antemortem digital overlays of the teeth visible in a gri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ose overlays to the images of the postmortem denti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echnique. The comparisons made using the GrinLin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may assist medical examiners and coroners in making identifications or exclusions.  相似文献   
108.
常林 《证据科学》2009,(5):629-634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09.
目前刑法学界关于公共安全的内涵界定的各种观点,都狭于我国刑法关于危害公共安全具体罪名的立法精神。我国刑法规定的公共安全的内涵应当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重大生产安全,公共生活安宁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标准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行为本身的高度危险性和行为危害结果"不特定"或者"多数"的客观可能性。这种判断标准是行为无价和结果无价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