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326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7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口环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当前影响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 人口环境因素,主要是农村人口数量大,整体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控制农村 人口数量;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劳动人口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 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2.
摆脱贫穷,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中心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的反贫困提供了崭新的制度空间和实现路径,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不幸陷入了"同步富裕"的深渊和陷阱;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摸索出了一条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实现过程的新路,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面临贫富差距有可能拉得过大的难题;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在保持适当差距以维持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的基础上,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及其进一步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包括下岗工人和落后地区贫困农民在内的贫困群体的生活和再发展问题,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3.
今年是国际老人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既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本文主要分析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商业机会,指出通过发展老龄产业,将会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4.
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骆华松  莫国芳  吴瑛 《思想战线》2002,28(2):114-116
与城市常驻居民相比 ,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更为明显。高危行为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运用社会控制理论、社会隔离理论和社会地理网络理论深入分析流动人口从事高危行为的原因和理论机制 ,提出对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及其后果分析的理论框架 ,可以为现代社会中流动人口的社会行为控制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5.
我国有着丰厚的人口资源,特别是农村的剩余劳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廉价劳力,同步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研究尚处于松散状态,仍未能建立新的研究机制,流动人口学的创建将为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对策出路。该学科的创建,既是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也是为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6.
Existing histological age estimation methods using the rib were developed mainly from the midshaft; however, in forensic practice, uncertainty of sampling location often arises due to fragmented or previously sampled ribs. The potential for error increases when sampling location is uncertain and utilizing a section beyond the midshaft (either anterior or posterior) may result in erroneous age estimates. Additionally, there is debate within the field regarding the minimum number of sections needed for accurate age estima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midshaft distinction for age-at-death assess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analyzing serial sections by evaluating histological variables at sampling location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rib. Three seriated histological sections at three sampling locations (anterior, midshaft, and posterior) were obtained from sixth ribs of ten postmortem human subjects. Cortical area (Ct.Ar) and osteon population density (OPD)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section (n = 90).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in Ct.Ar between sampling locations, demonstrating the variation present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rib. A comparison of OPD at sampling location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uggesting that sampling site is critical to accurate age estimates. When sampling location is uncertain, a more anterior section should be taken. Analysis of serial sections within location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PD or Ct.Ar, supporting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ng data from one section for age estimation. While an age estimat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ne section, best practice suggests reading two sections to capture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97.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 Gary Becker’s theory of fertility underpins contemporary rationalities of global population governance. Drawing on feminist critiques of biopolitics, the paper proposes reproduction as a missing link that ties Becker’s homo economicus to the aggregate question of population. It argues that Becker’s work challenged macroeconomic theories of fertility by figuring reproduction, and hence population patterns, as governed by the personal utility-maximizing decisions of individuals. It further examines how his approach to fertility inaugurated reproductive decision-making as a regulatory node of population quality, one also tied to a particular sex, race and class politics. Final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cker’s contribution and today’s focus on women’s reproductive and productive decision-making in population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8.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辽宁省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随着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来系统分析辽宁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综合治理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9.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口流动呈现出必然趋势。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伴随着人口流动的规律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本文在对辽宁流动人口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流动人口犯罪的规律特点,藉此希望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魏琪 《政法学刊》2001,18(5):60-63
在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已经分化成为外来常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外来常住人口的工作和居所比较固定,相对来说配合管理。而外来流动人口则相对流动性较大,工作和居所不固定。除住在宾馆、旅社、招待所外他们一般以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或“城中村”的居民住房改造成的出粗屋为居所。在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场所。因此,针对外来流动人口一般以出租屋为落脚点,政府对出租屋的管理应象对娱乐场所管理一样引起重视,要予以单独立法,确认出租屋管理行政合同制,并努力用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