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6篇
  免费   255篇
各国政治   624篇
工人农民   392篇
世界政治   3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0篇
法律   2280篇
中国共产党   674篇
中国政治   1747篇
政治理论   889篇
综合类   41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1044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66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人性论视角下的中西方传统行政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善论与性恶论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的主流人性思想。总的说来,性善论思想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主导影响是消极的,性恶论思想对西方传统行政文化的主导影响则是积极的。不同的主导影响造成了中西方传统行政文化之间的深刻差异。实现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吸取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行政文化的优秀成分,避开两者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2.
刑法主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犯罪必然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犯罪治理策略取向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而导致刑法主观主义生成并渐趋强势。刑法主观主义并非只是为了作为客观主义的对立面而生成,而是对时代变迁的必然回应,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3.
韩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城市带动的城市化、自由的人口流动政策和高度集中的城市化模式。韩国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市化水平从28%提高到了74.4%。研究韩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动力机制,有助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4.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对日本近代技术革新、引进的过程和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概述,从引进技术的适用性、政府的扶持政策及强大的社会能力三方面对日本成功引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期能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5.
116.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存在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事业的环境,以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7.
农民人均收入低、增长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是德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一要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要抓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8.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本文深入探讨了其在云南实践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并据此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实践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9.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监管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促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安全、健康发展,我国对原《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文从新《细则》的修订入手,通过比较我国和美国监管法的不同,论述了新《细则》修订的必要性、科学性及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0.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