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甘进平 《桂海论丛》2002,18(2):12-14
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这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以取信于全体人民.文章阐述了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分析了形式主义的成因和根源,并提出了力戒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六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柯克法官与詹姆斯国王的论争是西方法律史的经典故事,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故事的本身可能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语境化地阅读故事的文本,可以发现詹姆斯的主张并非是完全违反常理或落后保守的,而是基于其本人与所属时代的哲学立场;而柯克的主张也并非是一味地反对王权,其理论的本身存在深刻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从法律史、国家史与法理学三个角度对上述两种对立的主张进行解读,其背后实质是两种法律传统与两种国家形态的对立,同时也预示了现代法理学中两种根本观点的对立。  相似文献   
23.
西方形式主义司法有其独特的文化成因,根源于实证主义法学,判例法、法典化及司法的困难促进了司法的形式主义。中外形式主义司法在解决纠纷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西方的形式主义对我国司法的改造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4.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介绍和评述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首先,作者解释了“纯”的含义,以及凯尔逊提出“纯粹法”理论的目的。其次,对凯尔逊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法律规则的体系等重要思想进行了介绍。再次,对凯尔逊思想中的公理化的倾向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凯尔逊的命令性规范的逻辑的思想。最后,对凯尔逊的思想进行了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25.
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中间省略登记具有不同的效力.笔者在分析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三种模式下中间省略登记效力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物权法》对中间省略登记效力以及中间省略登记请求权的态度.  相似文献   
26.
法律形式主义容易导致孤立、机械地理解法律,漠视条文背后的规范价值与意义。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的进路就是要在司法实践中能动地理解法律。司法能动主义更贴近正义,不拘泥于条文和立法意图,更少强调先例,更具司法独立精神。但这并不代表法律扩张主义,在司法判断中突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不是重刑主义,“能动”并不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而是要求在该原则的基础上能动地理解构成要件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并根据规范目的与事物本质,对法律条文做出实质性而非形式性解释适用。  相似文献   
27.
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差异根源于如何运用“民事法律事实”制度来解释、筹划引起物权变动的践行行为。当前各国采用的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有债权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三种类型。对物权变动是否需要公示及公示所起作用的认识差异和对引起物权变动原因的不同认识是确定物权变动模式的主要因素。我国采用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原则,以债权意思主义为例外的物权变动模式,能够弥补债权意思主义容易导致交易不安全和物权形式主义程序繁琐的缺陷,与我国社会现实和法律传统相协调,当属适当。  相似文献   
28.
Alan Ruiz 《Women & Performance》2016,26(2-3):233-240
The question of formalism often gives rise to well-rehearsed notions of political indifference, autonomy, and ahistoricity. Yet what if a radical formalism was deployed––against these normative understandings––as a contextual practice and subversive method of critique? Mobilized into action, “Radical Formalism” proposes that institutionalized understandings of form may be hijacked from within a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of resistance. Examining the work of Charlotte Poseneske as one practitioner of radical formalism, this essay offers ways of considering formalist art objects as carriers of the political. By welcoming contextual readings of form, we move past the superficial and facile reading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enabling ourselves to understand what form can perform.  相似文献   
29.
王虹霞 《河北法学》2007,25(12):7-12
贯穿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的核心问题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究竟如何作出判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卡多佐提出了哲学、历史、习惯和社会学这四种方法.重点对卡多佐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福利"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卡多佐背后更深层之社会功利观的支配性作用的结论,并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的原因--对形式主义的反对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了一点质疑.  相似文献   
30.
施建辉 《河北法学》2008,26(2):90-94
合作开发合同性质依其内容虽有不同,但在涉及房屋所有权原始归属问题上并无差异,衡量各方利益状态,其原始所有权应归属于建筑执照申领人,即使在认定合作开发合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情况下,依债权形式主义法理,亦不能径行认定由受让方原始取得房屋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