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245篇
工人农民   275篇
世界政治   2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8篇
法律   53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57篇
政治理论   372篇
综合类   23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筹备和召开,到后来举行的北京 5和北京 10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世妇会的原则和理念得到了不断的强化,这些理念凝结和渗透在妇女理论研究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及研究机制等方面的变化和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妇女/性别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中国妇女与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中国妇女贫困和反贫困状况、中国政府在反贫困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妇女扶贫的贡献,力求用性别视角分析妇女贫困问题、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和行动,提出从收入贫困、时间贫困和资产贫困角度来综合分析妇女贫困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33.
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是社会性别理论本土化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需要。本文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消除不合理性别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文化的变革。社会性别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忽视生理区别、片面归因于文化、抹杀性别差异的局限,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加以补充和校正。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权利身份化背景下集体剩余的存在以及女性和集体之间挤出博弈的展开,认为女性土地权益被侵害的体制根源在于土地权益的身份化,而女性土地权益的保护,归根到底也要通过土地权益的个体化或去身份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35.
中国妇女参政十年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对于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妇女参政进行回顾评估,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将十年妇女参政置于解放后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加强制定性别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实践。第二,发现女性民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推进的价值。第三,与国际社会妇女参政进行比较,与我国民主党派进行比较,分析这十年妇女参政停滞不前的状况和原因。第四,分析参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认为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更多表现出的是非权力的外围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6.
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处在天津市塘沽区实施的“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2003年6月-2004年6月)探索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即通过政策的推动改善农村妇女民主参与路径,推出了一个由政府主导、以政策干预为手段、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进程的塘沽模式。本文研究和评估了该项目的典范意义、发现和产出、推广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Europeans constituted their post‐Second World War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terms shaped by the Cold War but matters took an unexpected turn when the events of 1989/91 required acknowledgement of the hitherto largely unremarked existence of the project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question of the identity of Europe/Europeans moved into mainstream debate: how can the variety of 'national pasts' be reconciled, how might ideas of Europe/Europeans fit within the range of identities affirmed by Europeans, and can the project present a clear image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European Union is the only game in town for Europeans but it is also deficient; reform is made more difficult by the struggle to define the post bloc world: reform for what becomes the issue ‐ upgraded US ally, loose free trade area or federal polity? These are awkward questions but the continent is recovering from the catastrophe of its twentieth century and one can feel optimistic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8.
In July 2004, a Chinese claim that the ancient Kingdom of Koguryo (37 BC-AD 668) was China's vassal state ignited a firestorm of protest in South Korea. The decade-long South Korean love affair with China appears to have ended,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South Koreans have begun to view their colossal neighbor with new suspicion. What wer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is controversy? Rather than forwarding the usu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explanations,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deeper identity politics at stake, arguing that the Koguryo controversy implicates the very meaning of being Korean or Chinese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Using systematic observation together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ourt and criminal records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processing and sentencing of a small number of male and female defendants in an English magistrates' cour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entencing was indirectly affected by a defendant's sex and directly affected by at least one aspect of a defendant's demeanour. These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view that combining systematic observation with an analysis of court records offers a more effec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male and female defendants than either unsystematic observational studies or the analysis of court records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