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242篇
各国政治   164篇
工人农民   66篇
世界政治   2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9篇
法律   546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306篇
政治理论   797篇
综合类   6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Despite global pressure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of Pakistan to reform the madrassah system have proven to be futile. Extant literature on madrassah reform challenges relies overwhelmingly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governments and experts situated outside of these institutions. While these studies and reports present important findings and viable analysis on madrassah systems; most of the research fails to give voice to the major stakeholders of this system itself, such as the administration staff,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Our study fills this crucial gap by conduct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inside Pakistani madaris (plural for madrassah) and thei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We find that these madari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participate in policy interventions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due to a major trust deficit brought on by differences over financial and curriculum regulation, degree recognition and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shaping popular perceptions about madaris. This reluctance has turned down attempts for madrassah reformation and has in turn made them vulnerable to radicalisation. We conclude with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mor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forms and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madrassah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ment of Pakistan.  相似文献   
162.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World Bank internal learning has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ow the organization interacts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through survey missions. Reviewing evidence of institutional learning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practice and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al modes being manifest in technical assistance,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hree main phases of World Bank survey missions: general survey missions (1940s–1960s), country assistance strategies (1990s–2000s), and country partnership frameworks (2010s). Overall, World Bank reviews have repeatedly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non-hierarch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ank staff and country officials. 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has begun to catch up with these operational insights.  相似文献   
163.
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福利政策,农村低保要实现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救助。然而,在现实中,低保政策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以户为单位到以人为单位的扭曲和变通,以至低保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基层政权的一种治理手段,从而背离了政策的本意。事实上,低保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是监管力度不够及制度建设不到位所导致,更与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的治理困境密切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的治理状况既是保障低保政策能否顺畅执行的根本,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基本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4.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public management of risk faces inherent "wicked issue" problems which are further accen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regulatory st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nd inevitable trade-offs, there needs to be a more conscientious effort in setting out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ny public management of risk,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the lens of distinct worldviews contrasting interpretations and solutions, as well as potential "black-spots." It is only by acknowledging limitations of any one strategy and by considering plural solutions that there is less likelihood of disappointment when dealing with crises and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65.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正统看法。进行隐喻分析,使用多种隐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隐喻陷阱,但仍不能消除它。因此,在恐怖主义治理的过程中,坚持"犯罪"隐喻为主导、灵活使用多种措施、重建受损的政治秩序、减少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和对穆斯林的歧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6.
当前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内战研究的重点。武装组织治理制度是武装组织对其控制区域和民众管理的相应制度与规则体系。以反叛成功为分析对象,通过系统评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对其内战中获得冲突优势的影响,可以看到,武装组织的反叛成功并不直接由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决定,而是取决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在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效果。在内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取得良好的相对治理绩效;在外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战略环境并可对其进行塑造。而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并不能确保相应效果的实现。通过混合研究的模式对以上观点进行检验:在定量研究方面,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数据库对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无直接的联系;在案例比较研究方面,通过两个具体武装组织的实践案例(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组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因此并不存在简单的正向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67.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与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交织叠加,各国围绕数据安全治理规则博弈呈现加剧态势,引发全球数据安全治理问题。各国际行为体虽然已经意识到数据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但对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并未形成统一的治理框架。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仅仅由单边、双边和多边框架以及贸易规则拼凑而成,相关治理议题在公民个人、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相继涌现。多领域多维度的数据安全问题难免造成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也导致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出现了规则碎片化、机制效用不足、治理乏力等问题。与此同时,个别国家的数据霸权主义行为更是使得国际行为体难以凝聚共识,全球数据安全治理步履蹒跚,重视和加强对全球数据安全问题的治理迫在眉睫。中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相关议题,由于中国在数据治理领域起步较晚,仍存在立法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际合作不足、治理乏力等问题。中国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数据安全的各种重大风险因素,准确把握全球数据安全趋势,进一步优化中国在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8.
全球化进程使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世界秩序发生变化,以世界主义民主理论为基础的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给传统法治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世界主义民主的视角来看待法治理论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法治的政治基础问题,这也是中国法理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9.
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它一方面是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建构.面对法律现代性出现的危机,西方法律学者们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西方出现的法律现代性危机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何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避免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的法制之路,是每个中国法律学者都不能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华 《桂海论丛》2007,23(6):28-31
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本身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的过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抢抓叠加历史机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齐心协力、攻破难点,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率先实现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