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96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454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8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欧阳洁慧 《政法学刊》2007,24(4):126-128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警察管理者能够把握管理学科的系统框架,深入了解现有警察管理法律法规,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素质的共同提升,不断推动管理创新。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警察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执法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实现优化警察执法环境和提升警察管理水平,将有效促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2.
西方反对血汗工厂运动给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是:塑造中国媒体敢于直面问题的媒体形象,形成全社会关注"血汗工厂"问题的舆论氛围.政府要在全社会开展"绿色生产链"行动,强化对公司责任的监管力度.中国的企业要打造公司责任"软实力"以获取这张继续参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门票.要练好内功,深化企业责任的本土化实践.要着眼长远,有步骤地引导中国公司逐步与现行国际规则接轨,坚决支持条件成熟的公司"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3.
和谐的大学校园,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家和万事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它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管理者必须坚持民主制度、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4.
黄毅峰 《桂海论丛》2009,25(6):14-16
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冲突与合作是政治生活的常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社会完全没有冲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定是在冲突中寻求和谐与秩序,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而实现冲突的制度化调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5.
价值追求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应当鼓励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追求,才能既达到全社会充满活力,又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和谐互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兼顾、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价值视阈,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努力追求.  相似文献   
196.
陈红心 《政法学刊》2009,26(2):11-13
司法公正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是人把握世界、事物、事件等对自己的价值的观念活动,是人观念地把握事物的意义的活动,并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主观性和客观性,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特征。当前,深化对司法公正的本质属性的研究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伟大历程中,城市社区的地位、作用都将更加突出。而建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体系,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目标模式和法律保障这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而法治既是和谐社区的基础,更是推动社区建设发展和目标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8.
从代价论视角观看当代中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价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该文深入阐述了研究代价的必要性,立足社会发展代价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代价的具体体现两个维度,指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社会发展代价观应遵循合真性、合善性与合美性相统一,前瞻性与后补性、主导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和低代价的和谐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99.
和谐社会、法治文明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包括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法治文明、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决定现代法治必然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和谐,保障公民权利贯穿于法治文明的各项内在要求。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进公民权利规定、进一步合理约束政府权力和完善公民权利表达与救济途径来实现。此外,针对社会中特殊群体,国家须采取特别措施,以真正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0.
从理念价值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本身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延伸,这也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综合性功能。新形势下,着眼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