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区别于传统社会法律强制力,当代法治社会法律强制力的"当代"之含义,从其走向看,已从传统"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发展到"内在或自制的力量"。究其缘由,主要是法治社会下"‘内在观点’的提出、‘社会合意’的发展、对社会功利主义的批判、‘权威’理论的阐扬"使得法律强制力呈现"被弱化"之趋势。具体表征上,法律强制力已由传统的法律"硬性"发展至当代的法律"柔性。  相似文献   
242.
终极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发展对道德体系的需要。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就是儒学所构筑的“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志在仁义”的精神价值体系。它的传承主体 ,主要是由中国士大夫阶层———古代的知识分子构成的。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 ,不仅吸取了儒、道、佛思想 ,同时也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在充满纷攘争斗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确立自身地位与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3.
法律现代化,是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市民社会的形成和个人自由的确认密不可分、同步发展的。同样,中国法律现代化也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市民社会和个人自由的成长息息相关。从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法律现代化大体上可以分为晚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回顾历史,自1792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17年,然而,中国法律现代化事业并没有全部完成,历史的重任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244.
我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在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管党、科学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45.
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在中国 ,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和条件 ,因此 ,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过程中 ,必须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保持清醒的认识 ,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从而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246.
公法传统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以公法观念为主要载体和以公法理论为主要载体两个阶段,并将进入以“总体的公法理论”或“整体的公法学科”为主要载体的第三个阶段。公法理论的变迁中包含解构和建构二元变量,两者互动形成一种渐进的、局部演进的发展结构,但已经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需要重大突破和全面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统一公法学的提出担当了传承公法传统、创新公法理论的学术使命,展现出传承与嬗变的双重面相,体现了开放与内化的双向态势,符合现代公法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47.
The judicial production of law and the legislative production of law make a striking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legal traditions. Despite of these differences, judges in both legal traditions in adjudicating cases have a common task,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rules to the facts of cases pending for judgment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ertainty and the “discretion” is universal for any legal system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oses a hard dilemma for the rhetoric of rule of law. In the transitional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where rapid social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take place, the judiciary and judges can not escape from taking more active roles in interpreting or even law making process. It arouses much controversy, particularly in continental legal traditions, for the judiciary is deemed to perform a mechanical role in adjudicating case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e needs for judicial law-making function in China and its reasons. It reveals tha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aw despite its ambiguous legislative positi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judicial activism is inevitable against the transitional nature of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相似文献   
248.
我国传统的定罪思维是道德实用主义:适用法律为推行道德服务,定罪的最终目标是罪刑相适应;这种定罪思维在法律解释与事实认定两个方面都有体现。我国现阶段定罪制度反应了西方规则主义思维与我国传统实用主义思维的冲突,如法律与情理的冲突、判决与刑事和解的冲突、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冲突。我国未来定罪思维的出路在于协调规则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冲突,使两者在各方面尽量融合,而不是一方排斥另一方。  相似文献   
249.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它渗透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作为社会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 ,与一定的文化传统不可分割。中国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不仅削弱了人们的宗教感 ,而且削弱了中国的法治 ,强化了人治。“民本”不等于“民主”。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 ,要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 ,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250.
1921年元旦,年仅27岁的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响亮地提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宏愿。从此,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奋斗了55个春秋。他缔造和壮大了振兴中华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振兴中华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振兴中华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振兴中华的宝贵经验,奠定了振兴中华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