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4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114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n Nona Faustine’s photo series of self-portraits, White Shoes, the artist’s body becomes the agent in exposing the instability of racialized historical geography. Faustine revisits New York City’s landmarks to address what is missing or made invisible: a slave ship, a fugitive woman’s rebirth, or African burial grounds. Making herself visible where she is supposed to remain invisible, she highlights the unacknowledged connection between national wealth, nationalism, geography, and black labor. She discloses the topography of her travels as a changeable terrain, where one slips from the national iconic to ambiguous and finally, to the sacred. I suggest that Faustine doesn’t seek to democratize the extant historical maps, but to shift the terms of reading the city’s geography. She lift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olarized pathways of knowing – the secularized and the sacred,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the verifiable and the missing. This shift is also made possible by the medium of photography and a feminist turn towards pleasures in one’s body. As Faustine comes to terms with the psychic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diaspora, she moves from the collective body of pain towards black women’s pleasure in their own bodies without purging the history of sexual trauma.  相似文献   
52.
隐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隐私意识的提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政治上,公私领域的划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上,人们对本能、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其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动力;文化上,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其存在和发展更具多样性。隐私是一种事实状态,不等同于隐私权的客体,更不等同于隐私权。  相似文献   
53.
自殷商时代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制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石刻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利用石刻文献,既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缺略,又可以订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中国的石刻文献,主要有灵石刻辞、摩崖刻辞、器物刻辞、墓葬刻辞等四个来源。石刻文献的分类工作,应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类目体系的设置应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全面而又准确地反映出石刻文献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二是能够便于人们方便快捷而又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来从事研究工作。在研究石刻文献的过程中,既要阐释石刻文献的思想内容,也要揭示石刻文献的形制特征与行文惯例。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钓鱼岛问题已渐成大陆学界的研究热点,大批学术成果问世,研究主题主要涉及钓鱼岛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法理研究、现状及前景研究等若干领域。这些研究不仅体现为历史地理依据和法理依据方面的深度论述,而且对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各种方案进行了深入思考,表明钓鱼岛问题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5.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西北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陕甘边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切实满足了人民的利益,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推动了西北革命形势向前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探索,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本身意义重大,事迹悲壮,可歌可泣,而且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红军游击队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同时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  相似文献   
5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沉着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与冲击,在艰辛的实践探索和历史抉择中实现了对外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对外战略的价值理念不断更新、战略格局布势日臻完善、国家形象定位日益鲜明、对外交往实践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8.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赋予了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中国社会以强大的经济动力,为继续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价值的原因、实质、认识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要注重实践性、战略性和价值性三方面的启示,进一步提高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60.
“出草”: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草”猎人头,是一种消逝了的先民习俗,并非台湾原住民独有,但对“出草”的书写,却是台湾近代以来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出草”在战后台湾文学中被呈现的面容,或诉说了几百年间原住民族的生存、抗争历史;或寄托着知识者缘少数族群问题进行的社会批判与反省,甚而,对萎弱的现代人格之出路的想象;或在当代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的背景下,成为某些主流论述——譬如多元文化主义——的注脚。本文追寻“出草”的文学旅程,一以探求战后知识者响应其时代、探寻思想出路的多重样貌;一以理解台湾的文化生态与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