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290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Do variations in land ownership affect people’s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Quantitative, cross-country research on this topic suffers from the non-comparability of regulatory systems and cultures, and the use of crude indicators to identify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overcome thes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by employing indicators of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in a structured, diachronic comparison of qualitative data from five sites in China – an authoritarian state, which, however, requires residents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villages to participate in ‘self-government’. It examines whether and why changing land from collective ownership to state ownership, and residents’ compensated acquisition of cash and secure, fungible assets, strengthens or weakens participation in self-government. In the research sites,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s found to stimulate participation in self-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d to state ownership and people’s acquis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weakens participation. The robust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 the direction of a causal argument that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s conducive to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potentially advers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land ownership. A further implication is that, absent substantial political reform, an urbanized China might be less rather than more democratic at the community level.  相似文献   
52.
在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中引入自愿公证,采取前置选择性公证实质审查制度,设立选择性的办理房产证"绿色通道",是解决老百姓购房后办理房产证难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房产登记机关压力,提高房屋交易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相应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与不动产征收有关的内容,必然会阐明需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然而,所谓的"公共利益"标准却无据可依。实践中,应将立法机关、执法者、听证程序三者结合来承担公共利益界定的任务,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个人的优势,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5.
吴婷  姚永鹏 《中国发展》2012,12(1):30-36
该文使用住房保障水平测算模型,通过估算西北各省经济适用房支出和廉租房支出,对西北五省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度。然后把西北各省住房保障水平与其年均GDP结合起来,用以考察各省的住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分析找出经济实力相对较好、住房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这对推动西北各省科学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及合理安排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6.
贵阳市“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廉租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是廉租房建设制度的完善,如房源、融资渠道、退出机制、补贴形式、建设规模、租赁资格、租金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廉租房社区的建设问题。目前,政府的关注多放在前者上。通过具体调查,文章提出了贵阳市廉租房社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7.
国防征用权作为一种公权力,是国防征用活动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国国防公共权力的法律表达,国防公共利益是其存在的“合理内核”;私人财产权的当代“扩张”,使其与国防征用权客观上发生着冲突,此冲突的实质是其背后国防公共利益与私人个体利益间的冲突.作为两种表达差异的法律权利,两者冲突表象下亦蕴含着平衡的诉求.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随着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住房保障问题也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关注的焦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大力建设,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是商品房的价格日渐走高,"夹心层"的住房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也亟须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法律监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5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已经开始加速。城镇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征地问题。然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却得不到相应合理的补偿,自身合法利益经常遭受侵害。文章在研究现阶段征地补偿的现状基础上,从法律视角分析了征地补偿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近期的“圈地”热潮开始谈起,分析了土地与土地权,国家与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三组关系,讨论了其对征地的影响,并将重点落到地方政府上面。然后,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论证地方政府“圈地”追求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利润,而是其他一些利益。文章提出了建立一套利益制衡机制以遏制地方政府利益追求,试图以此来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