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23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困境与进路:中国语境下的律师会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会见制度是一项关键的刑事辩护制度。但由于权利受损与程序缺失,律师会见遭遇制度性及操作性困境,因而必须寻求制度完善之进路。观念更新、立法完善和制度改进将为我国刑事辩护走出律师会见的困惑提供理念指导、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72.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坚持了实践性与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与把握规律性、实践性与富于创造性的统一;坚持了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坚持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理观、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3.
赵婉辰 《行政与法》2006,(5):125-126
传统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是将民事责任规定在债法中,责任与债融为一体,在民法典中并没有单独规定民事责任专章。有的学者认为,民事责任的含义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第一种含义是指某人对他人的权利或者利益不法地加以侵害时,应该受到的民法上的制裁,而这种责任是债务成立的原因;第二种意义是指债务人就其债务而应以其财产为之所承担的担保,这种民事责任是债务成立之后的结果。在很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中,以有债务即由此种民事责任为原则,所以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债务与责任两者经常被混为一谈。然而现代民法将民事责任与债相分离已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民法通则》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独就民事责任设立了一章,从而突破了传统大陆法系将民事责任纳入执法的立法体例,可以说,这一设定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阐述《民法通则》民事责任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对之加以扬弃,从而为民法典中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4.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资源紧张,各种矛盾突出,犯罪发生率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单纯依靠国家警察力量打击犯罪的一元化城市犯罪防控模式面对新的犯罪形势已捉襟现肘,也不能满足被犯罪侵害破坏的社会秩序恢复的基本要求。对此,文章在引入介绍国外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发现恢复性司法理念对于我国城市犯罪防控的启示,进而提出构建基于社区的城市犯罪防控的若干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6.
执政理念是贯穿党的执政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本质特征,以坚持“三统一”原则和“三执政”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取向,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内在动力的执政理念体系,把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本质和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党执政兴国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7.
张书清 《现代法学》2012,34(4):98-107
资本扩张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与两极分化,将弘扬自由与平等为主旨的金融法拖入了目标和现实相背离的现代性悖论之中。从公正理念的维度,重新审视现代金融法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对于缓解法的服从性与正当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维护法的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中国金融法制的现代化进程,须对西方的现代性范式扬善抑恶,以求实现金融自由与社会秩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8.
喻中 《法律科学》2012,(4):3-10
法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政治法学的中国风格,是政治法学的中国化表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一门课程,也可以培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它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界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雏形;在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也可以找到它的对应物。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法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把中国的法学体系悬挂在中国政治的天花板上、连接在中国政治的火车头上,以促成法学体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血脉贯通。  相似文献   
79.
喻中 《政法论丛》2012,(3):3-14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成三种类型:理论知识、实用知识、制造知识。三者对应于后来所说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技艺。按照这样的知识分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具有实践理性的属性,也具有技艺的属性,但是,它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具有纯粹理性的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种知识属性,有助于辨析当代中国法律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80.
新刑诉法对鉴定制度有诸多改进,如: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初步建立起中国式"专家证人"制度、打通了法庭寻求专门知识的人帮助的通道等,但如鉴定启动权的配置、鉴定机构设置等问题却仍未解决。刑诉法调整的乏力,再次证明只有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才能实质性解决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必要性上看,统一立法既是完善鉴定制度的需要,又是保障法制统一和理顺鉴定管理机制的需要;从可行性上看,当前具备时代背景、民意基础和客观条件。在统一立法时,要处理好适度超前与立足实际、精密立法与开门纳谏、统一立法与既有立法的关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为基础,找准着力点推进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