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45篇
中国政治   261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4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人际关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新阶层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3.
许浩 《桂海论丛》2006,22(2):95-95,F0003
目前,大学生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贫富差距导致的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校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丰富内容,增强吸引力,建设一支精干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
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职员工的觉悟和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有新的提高 ,同时 ,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对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校园文化 ,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56.
计算机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时代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嫁接”和改造,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途径和方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也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57.
认真学习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关论述,对于开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逻辑关系,这些论述大致可分为"摆在首位"的地位论,"占领阵地"的作用论,"两个武装"的总体任务论,"提高全体官兵素质"的关键论以及"四个教育"与探讨"特点和规律"的建设思路论.  相似文献   
58.
计算机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 ,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扬长避短 ,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9.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学 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弘扬主旋律,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使各级领导 干部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学术界对"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给予了批评,但仅停留在重视程序的非工具性价值的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应当设计出实现程序正义的法制途径,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文章拟就国情,寻求程序正义实现的思想保障,探求程序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使程序正义以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成为中国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