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9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的婚姻法实施已有数月 ,但“包二奶”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基于此 ,作者对“包二奶”的含义、主体、形式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综合和归纳 ;并从刑事立法的角度思考 ,认为将“包二奶”行为纳入刑法调控范围 ,有其应然性和必要性 ;最后 ,作者对当前几种关于“包二奶”的刑事立法设计进行了质疑 ,并提出了抗制“包二奶”的初步构想 ;增设已婚非法同居罪。  相似文献   
32.
对《公务员法》“违法命令不执行”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违法命令不执行”条款规定的“违法命令”应该既包括具体行政命令,也包括抽象行政命令。但是该条款表述模糊,有可能导致执行中的混乱,可借鉴有关国家的规定予以改进。对于抽象违法命令不执行的情况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困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扩大“违法命令”的范围,把规章纳入其中,从而赋予行政机关对于规章规范直接的选择适用权。  相似文献   
33.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超过的必备的主观要素需要采用推定来确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必须依据司法解释对推定事实的列举规定,《会议纪要》列举事实是非法占有目的存在的必要条件;在基础事实真实、主客观相统一和重视被告反驳的情形下,结合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和犯罪构成结构进行判断.在集资诈骗、贷款诈骗及合同诈骗犯罪认定中,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列举的法定情形可以推定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而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不同则成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3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价值的冲突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一个多元化的程序价值体系 ,在具备程序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同时 ,还应尽可能地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不同诉讼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 ,应不将实体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 ,也不再将“有罪必罚”作为刑事诉讼的最高目标 ,但同时应注意将排除规则对程序公正的追求和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护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35.
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强制执行关系到政府对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和百姓切身利益的维护。针对拆违过程中行政强制执行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应从法律上明确强制执行机关及其权限,确立行政强制执行程序,建立行政强制执行的相关制度,规定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6.
非法传销活动的特点、成因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传销活动是近年来经济犯罪领域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活动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坚持"打早打小打准";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树立经营意识;要结合具体案情,正确适用法律,巧妙突破定性难点;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增强执法效果,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促进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7.
金融诈骗罪的两个误区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但它一般不会从案件事实中直接反映出来,实践中常难于把握。故建议增设与金融诈骗罪相对应、但不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刑罚较轻的新罪名。  相似文献   
38.
福利行政中行政相对人违法是指政府行政系统在为公众提供行政救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法律行为中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规范和行政法典则的情形.其行为表现主要有:消极履行劳动义务、虚构困境信息、获取非法利益、阻滞权利人获取权益、侵害福利设施等.原因是多方面而深层次的,基于此,必须通过构建新的行政法体系来矫正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即强化宪法中的义务理念、建构福利行政法体系、量化福利行政的各项指标、建立新型行政违法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39.
王占洲 《政法学刊》2007,24(5):14-19
在判断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时仅有判断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判断标准的应用问题。判断过程中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存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对判断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比较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和其他三种信用卡诈骗行为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以及责任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得出恶意透支应当独立定罪的结论,并做出立法设计,同时就恶意透支罪相应的主体范围、非法占有目的和银行催收问题提供了司法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