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如何认识和看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对日意识调查”课题组将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程度作为调研对象,于2008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对日意识调查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其主流意识是正确的,地域环境、教育背景、互联网和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有一定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在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前提下,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22.
当前,对于现行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存在各种批判,从多个方面论证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可以发现,我国刑法的混合犯罪概念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它能够科学地解决刑法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冲突,不存在发生冲突时以社会危害性为最高标准突破刑事违法性进行类推的问题;它体现了社会危害性与形事违法性的统一,不存在社会危害性标准与规范标准冲突的问题;它由本文和但书两部分共同组成,不存在逻辑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针对我国环境法"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症状,一些向"西方求医"的学者不禁会关注到美国环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此制度关注点不再局限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更具备了惩罚性的特征,增大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亦会对违法者产生威慑作用。但是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具有独特的法律背景及历史沿革,而我国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尚在探索阶段,且步履维艰,缺乏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司法环境,因此该制度在我国宜缓行。  相似文献   
24.
论大学生道德素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 《思想战线》2004,30(6):80-83
大学生道德素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构成。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基本环节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25.
词汇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方面,也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阐明学生对英语词汇认知的过程和词汇信息加工过程,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历史要求,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政策现代化,需要有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有效支持;执政体制改革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须以党的组织制度的民主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27.
由于我国行政法津体系不够健全,行政行为主体素质偏低、法治观念不强,加之我国传统人际关系中“说情风”的影响,导致公安行政违法现象的产生。只有完善公安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强化程序意识,转变执法观念,才能有效提高公安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28.
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犯罪未遂的情形应予处罚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原则。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客观主义强调行为产生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性,主观主义则基于社会防卫而强调行为人的性格危险性。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与犯罪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国家的法理念与价值选择、社会正义的评判等因素紧密相关。它应当包括实质的处罚根据与形式的处罚根据,二者的紧密结合较好地说明了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其中,前者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性与行为的客观危害性的统一,即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9.
违法建筑物之私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延超 《现代法学》2004,26(2):125-132
违法建筑引发的民事纠纷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违法建筑物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侵权之诉三个层面对其私法关系进行剖析。笔者认为 ,建筑物违法不能阻却建筑人对其享有所有权 ,以其为标的的买卖、赠与、继承、出典等法律行为也并非绝对无效 ,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文章最后还对违法建筑物侵权之诉中当事人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聂昭伟 《法律科学》2006,24(5):62-68
由于犯罪构成体系是为刑事诉讼证明实践服务的,因此对于该体系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如何进行完善,均应从刑事证明实践的视角出发。从证明对象上来看,我国犯罪客体属于多余要件,而违法性要件则为遗漏要件;从证明责任分配上来看,由于犯罪构成缺乏推定效力,导致证明责任分配的混乱。为此,在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时,需要将违法性要件纳入犯罪客体并划分各要件之间的层次性,以恢复犯罪构成的推定效力,从而实现其对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