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调查表明,从政治态度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对团组织的基本认识是令人满意的,但对团组织的认同状况并不乐观。产生这种“认同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利益满足的不充分,其中,“服务”与“需求”的部分错位,不同层级的团组织提供的服务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又是导致利益满足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满足主导性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与党政组织和社会自组织协调行动,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多种利益满足的工作机制,是团组织在提高认同度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以往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其他重要法学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性"研究。与罪刑法定、刑事违法性及刑诉法的关系应该构成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其与罪刑法定、刑事违法性和刑诉法的关系将使得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式"研究,而这将丰满犯罪构成论体系,并有助于对中国大陆传统的犯罪构成论体系作出"中肯"评价和"冷静"对待。  相似文献   
43.
由于我国刑法只规定一个伤害故意,因此,当行为人出于轻伤的故意导致他人重伤结果,应当怎样处罚,不仅在刑法理论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见仁见智。实施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应当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形态。在故意伤害的情况下,即便有被害者的承诺,由于作为伤害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变更,因此,不能阻却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但是,基于被害者承诺的违法性的阻却,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立。阻却违法性的判断,应当根据被害者处分自己身体的安全这一法益,是否具有社会相当性而进行。针对同时伤害的情况,不应认定为共同伤害。  相似文献   
44.
王申 《法律科学》2012,(6):27-35
法官认知是一切纷争能够得到解决的前提条件,是法律世界存在的支柱。法官的认识须由客观事实的可靠性来证明,可靠性首先意味着确定性。任何法律现象都被理解为确定的东西,被理解为稳固不变的东西,除非被立法者自己废止。"法官所思"是法官所有认识的真理性的第一保证,法官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把握审判过程中的司法真相。如果我们把司法看成是一种在司法实践基础上所发生的历史性的活动,那么从事司法审判活动的法官首先有了一种对于法治的在先理解,这就是法官的"前见"。法官前见的获得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体现了事物认识发展的本质,由此构成了法官的视域。  相似文献   
45.
《Justice Quarterly》2012,29(4):729-761
Even 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not examined mass murder prior to 1965, scholars have asserted that the mid-1960s marked the onset of an unprecedented and ever-growing mass murder wave. Using news accounts and the FBI's Supplementary Homicide Reports (SHR) as sources of data, this study analyzes 909 mass killings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1900 and 1999. Although the mid-1960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mass murder wave, it was not unprecedented, because mass killings were nearly as common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amilicides, the modal mass murder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were even more prevalent before the 1970s. Moreover, mass killers were older, more suicidal, and less likely to use guns in the first two-thirds of the 20th century. Although some have claimed that workplace massacres represent a new “strain” in mass murd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only new type of mass killing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was the drug-related massacre.  相似文献   
46.
杨萍  李伟 《桂海论丛》2012,(3):50-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真正发挥它价值引领的作用,必须实现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的过程中要认识、研究和遵循它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中的特点:提高信息传导效率,在“知”上下功夫;促进情感认同,在“信”上下功夫;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在“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7.
Migration becomes not only a means of survival but also and above all an impulse for the dispersal and "gathering together" of people,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skills in new social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48.
我国刑法典中充斥着大量表征行为及结果程度的词语,学者称之为“罪量”。任何犯罪构成理论都必须以法条为依托,理论上的犯罪构成体系需要为法典中每一元素在体系中的地位做出符合逻辑的安排与说明。引进德日阶层犯罪构成理论之后,为了让该理论更加契合于我国的刑法典,罪量在该体系中应重新定位于违法性阶层之中。其中一些罪量是犯罪成立的消极判断,可视为“违法阻却事由”,另一些则可借鉴“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49.
情感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 :情感是人探求真理的动力 ;情感决定主体认识能否处于最佳状态 ;情感直接影响认识过程中的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体情感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情感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因而拓展对主体情感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0.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