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违法的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个为法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刑事法学领域,无论是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若是论及违法的根据,似乎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相比较之下,法益侵害说由于采客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适合诠释一般违法性之本质;而规范违反说由于采主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易于对刑事违法性进行解读。因此,就刑事违法性来说,在首先认定行为构成一般违法的基础上,借助规范违反说考察行为人对于刑法规范之态度,进而对行为之刑事违法性做出判断,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
侵权构成中违法性要件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金强 《法律科学》2007,25(1):96-101
违法性,应当成为侵权构成之独立要件.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行为即具有违法性.行为违法与否取决于法律保护之利益范围,同时,法律对不同利益的不同保护力度,决定着违法性的程度.与评价行为人主观心态的过失不同,违法性涉及的是客观层面上是否有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违法性要件具有划定行为自由空间,保障正当利益,以及型塑权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93.
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展了推理方法,形成了非形式逻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人才必备的思维工具。认知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的紧密结合成为第五代计算机发展的理论基础。以上逻辑研究发展的动向,表明了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4.
陈世伟 《河北法学》2006,24(3):105-115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受到不同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大法系对违法性认识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在司法实践的处理则各具特色.通过对三大法系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比较研究发现,解决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根本前提就是要厘清刑法(具体规定) 及其规范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刑法只能按照普通公民所遵从的最基本道理("常识、常理、常情")进行立法、司法和执法.只有基于这一立场,违法性认识的相关问题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95.
王黎芳 《思想战线》2007,(1):109-113
利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选择行为的生成机制,可以得出招聘中男性偏好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组织认知定型化和正式制度虚置化所致。组织认知定型化是由非正式制度即传统性别文化塑造而成的,而正式制度虚置化则归因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不相容、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无效。如果要改变单位的选择行为,就要强化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6.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不得免责。其实质是赋予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可以有限度地行使拒绝执行权。但在实践中会产生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一权利的内涵、存在的法理根据、行使的要件及其保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
从赔偿与补偿的界限看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上对赔偿与补偿的界限的认识,都从违法性开始。但是,随着“结果违法说”的兴起和过失的客观化,同时,赔偿与补偿的理论基础的趋同,赔偿与补偿的界限正在消弭。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传统上研究国家赔偿的方法的反思。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方向以及行政赔偿如何立法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重构国家赔偿与行政补偿的要件。  相似文献   
98.
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的功能决定着隐喻的个性。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影响整个广告的效果。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对于广告的作用还反映在它的类型分布特点与翻译体现的交际制约方面。应用文体的认知研究不仅要关注文体语言间的共性,更需关注文体的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99.
戴维嘉 《行政与法》2007,(4):128-128,F0003
侵权行为,系侵害他人权利或利益的违法行为。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侵权行为法中,过错与违法性成为了侵权行为法中的核心概念,它直接决定了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并对侵权行为的归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历史渊源久长,又由于它们高度抽象化且在各国侵权法中含义各有损益,从而形成了各派学说。于是,违法性是否应该与过错相区别而作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的争论已经延续了数个世纪。然而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又使它们的关系日渐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0.
论欧盟宪法危机认知之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看待所谓的欧盟宪法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分析形态选择的问题。分析欧盟这一政治体系或者政治体的各种理论,其共同之处在于解释欧盟现象因何而生又如何发展的问题。欧盟宪政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欧盟法律人格丰富与健全的过程。分析欧盟法律人格的构成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既能解释欧盟宪政的历史演进,又能分析目前欧盟宪法危机的症结所在。欧盟法律人格构成因素的丰富与强健,既是欧盟宪政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给欧盟宪政发展带来了挑战,无论是保持欧盟发展的动力还是避免欧盟宪政发展所遇到的挑战,都依赖于欧盟法律人格构成的三个因素———规制性支柱、规范性支柱与认知性支柱———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