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84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先秦到汉唐,杨柳在北方的分布十分普遍,其文化表现也以北方为主.中晚唐以来,杨柳意象则明显南方化,逐步成为江南风景和文化的典型象征.这一历史转变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衰退,社会经济、文化重心的南北转移,杨柳自身的品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作为江南意象的杨柳,包含着物华饶美、水乡清柔、风俗奢乐等多重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42.
论警察与媒体的通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举 《政法学刊》2005,22(6):81-83
构筑警方与媒体的和谐是我们的应有之义。改善和发展警察公共关系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良好的媒体关系有助于提升警察形象。媒体是警察与公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警方借助媒体发布正面的信息从而争取公众对警察工作的支持,使“执法者”与服务对象融为一体,共同维护治安、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43.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工作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障我国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冲突性事件频发、党群关系恶化,我党的核心凝聚力及社会凝聚力不断下滑,社会稳定和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和阻碍。新历史时期下,社会凝聚力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任务。只有进一步深化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确保我党和国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物证影像的清晰与否关系到物证的使用价值。通过对物证微观形态及镜头成像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各种条件下物证照相的调焦点选择及调焦量的校正方法,从而得到物证影像的清晰反映。  相似文献   
45.
赵文辉 《政法学刊》2008,25(4):120-124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国民主监督的形式之一,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新闻舆论监督与警察形象建设的关系,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警察形象建设中的作用,以促使警察组织理性对待媒体,虚心接受合法监督,不断完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46.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 ,能否捕捉住典型瞬间形象 ,是新闻摄影成败的关键 ,因此 ,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做到 :正确认识捕捉典型瞬间形象的特点及手段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 ,进行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47.
"根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具有重要作用。运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具有大量中华民族先祖活动的遗迹和民族文化的渊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运城市在构建民族凝聚力工程中必然具有"根祖文化"的特色。因此,组建以"根祖文化"为特色的组织协调系统,大力发展以"根祖文化"为标志的旅游企业等,必然成为运城市实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48.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效法行为,为皇家园林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成就了清中期皇家园林的空前鼎盛.同时,它更促进了江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这种移植仿制行为,是出于“视听享受”还是为“吏治民生”?对此,皇帝本人也在不断地寻求冠冕堂皇的悖论诠释.  相似文献   
49.
工人阶级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对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学界一直缺乏对媒介工人报道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人议题新闻报道的变迁可以为宏观社会研究或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一个微观的语言学视角,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建国后中国第一份市场化报纸《华西都市报》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工人的报道,报道量偏小,与工人群体现状有很大差距,工人议题报道在新闻源、工人媒介形象、工人媒介话语上表达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工人议题报道新闻源主要来自官方,工人议题报道中工人群体的话语表达比较缺乏且多正面,虽然各时期工人报道重点与工人群体状况变迁基本吻合,但是工人媒介形象和话语表达的固定框架影响工人舆情渠遘的畅通和媒介接近权.  相似文献   
50.
《Critical Horizons》2013,14(3):321-340
Abstract

Looking at Dickinson and Hölderlin, this essay begins by exploring the idea of the poetic dimension of exist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image, or more precisely, to the capability to disclose into images. For Dickinson the relentless “poverty” of a non-poetic existence indicates that what is missing from such existence are not just images but the capacity for their “disclosing” - the poetic gift or aptitude. With the help of Heidegger’s essays on poetry and poverty, I invert this relation between image and poverty to show that, even though the inceptive character of the poetic word and the element of poetic dwelling it allows to emerge appear poor in comparison to images or concepts, it is the poetic word that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lets humans dwell. Although it can neither boast the richness of “pictures” nor the strength and precision of conceptual comprehension, the poetic is what opens up the world for humans and simultaneously opens their be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 manner of inhabiting this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