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0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7):106-108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我国监护制度中还存在着监护机构设置不合理、监护人的选任缺乏一定的标准、监护人的职责及权利不明、监护的种类不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针对上述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熊永明 《法学论坛》2005,20(3):110-116
各国立法中的伪造包括有形伪造和无形伪造两种情况.有形伪造是指无制作权限人非法制作文书的行为;无形伪造是指有制作权限者制作内容虚伪文书的行为.有形伪造与无形伪造的区别在于"名义人与制作人之间的人格是否具有一致性".处罚无形伪造的宗旨在于其侵犯文书的证据力.我国刑法中的伪造包含有形伪造和无形伪造两种含义,司法实践存在处罚无形伪造行为的案件.  相似文献   
83.
DNA-based analysis is integral to missing person identification cases. When direct references are not available, indirect relative referenc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missing persons by kinship analysis. Generally, more reference relatives render greater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However, it is costly to type multiple references. Thus, at times, decisions may need to be made on which relatives to type. In this study, pedigrees for 37 common reference scenarios with 13 CODIS STRs were simulated to rank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relative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first-order relatives (parents and fullsibs) are the most preferred relatives to identify missing persons; fullsibs are also informative. Less genetic dependence between references provides a higher on average likelihood ratio. Distant relatives may not be helpful solely by autosomal markers. But lineage-based Y chromosome and mitochondrial DNA markers can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ratio or serve as filters to exclude putative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84.
公司法人有限责任是公司之生命价值所在,而公司法人独立财产则是公司法人有限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同为公司最根本的属性.在此基础上,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使公司法人本质属性得以回归,进而促进公司法人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是不同于现有的诉讼程序、非讼程序以及特别程序的一项独立的司法程序。该程序在设置上不仅确认的范围及其案件类型应当有所限制、审查的方式应当是开庭审查与书面审查同时并行、审查的形式应当是公开审查与不公开审查并行、审查的类型应当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并行,以及法律文书应当采用"确认书"的形式,对于案外人的救济,应当采用向原确认法院提起诉讼的救济方式。这种基于我国解决纠纷的现实需要创立的新的程序制度,是近几年来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显著亮点,对于促进我国民事纠纷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嫖宿幼女罪再思考——一种国际公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嫖宿幼女罪自其设立之时就在学者中间存有争议,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影响较大的嫖宿幼女案,更将争论推向社会各界。在这些争论中,更多的意见是废除嫖宿幼女罪,将嫖宿幼女并人奸淫幼女,以强奸罪论处。从国际公约的视角来看,嫖宿幼女罪的罪名确属不当,然而,将嫖宿幼女合并于奸淫幼女的意见也值得商确,事实上也难以实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废除嫖宿幼女罪,将嫖宿幼女当作强迫幼女卖淫,以强迫卖淫罪论处。  相似文献   
87.
"一事不再罚"原则作为行政处罚适用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已为我国法学界普遍认同,但如何理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分歧,也暴露出该原则理论上的不成熟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处罚实施,实现罚当其过,解决实践中的重复处罚、多头处罚问题,应进一步明确该原则的内涵,统一其适用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88.
自从公司法人制度建立以来,虚假出资、虚设股东等公司瑕疵设立行为就层出不穷,这些行为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损害社会信用制度,成为困扰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一大问题。应当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来规制公司瑕疵设立行为。  相似文献   
89.
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经营单位未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而安排其上岗,将面临卫生行政处罚。但在实践中,由于执法人员卫生监督、监测或案件调查取证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瑕疵,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旨在通过一起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过期案件的分析研究,谈谈该案在事实和证据方面的认定问题及此案给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所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90.
《Critical Horizons》2013,14(3):211-230
Abstract

Against the enthusiasm for dialogue and deliberation in recent democratic theory, the Italian philosopher Roberto Esposito and French philosopher Jacques Rancière construct their political philosophies around the nondialogical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The strikingly different deployments of the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offered by Esposito and Rancière present a crystalliz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is essay, the divergent analyses of the third person offered by these two thinkers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critical strategies they employ. Contrasting Esposito’s strategy of “ethical dissensus” with Rancière’s strategy of “aesthetic dissensus,” it is argued that Esposito’s attempts to recruit the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to dismantle the dispositif of the person are politically (if not philosophically) problematic, while Rancière’s alternative account of the third person is more promising for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