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67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处罚程序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合理化。处罚法基本上实现了维护秩序、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的立法目的,做到了保护私权与规范公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42.
照料孩子往往使职业女性遭受"生育工资惩罚",全面二孩政策是否会加重这种"惩罚"?研究基于广东省的问卷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在孩子0—3岁时母亲的照料时间付出会对其工资产生负向影响;相比于一孩母亲,照料孩子的时间付出对二孩母亲工资的负向影响更强;对婴幼儿照料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母亲的工资;综合考量规模优势、幼儿早教、健康卫生等因素,托幼机构照料是几种照料方式中最优的。为降低母亲照料孩子的代价并提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低龄幼儿托育机构,建立托育服务基本保障体系,并出台政策支持不同社会主体提供多层次的托育服务,以满足家庭不断增长的托育需求。  相似文献   
43.
波斯纳的刑法理论是以"效益"为中心,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犯罪和刑罚问题,可以概括称为"犯罪与刑罚的效益论".他认为每个罪犯都是理性的计算者,而其犯罪行为都能够从经济的背景上,在利益的驱动中找到合理的原因.正是对犯罪经济原因的深层分析,才能找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合理方法,而最佳的刑事制度,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机会成本、查获几率、惩罚严厉性等其它相关变量.  相似文献   
44.
我国刑法在绑架罪中规定,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处死刑。这种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有利于司法的一致性。但是,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分别包含不同情形,二者相互之间及其不同情形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等不尽相同,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应当采取完全相同的法定刑。绑架罪中绝对确定法定刑应当进行修改,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45.
虚假广告行为的负外部性和私法责任的局限性,决定了完善虚假广告罚款责任是必要的。文章在分析虚假广告罚款责任存在执法资源配合,罚款数额的确定和罚款去向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执法主体法定化,确立罚款标准及建立罚款返还受害者制度。  相似文献   
46.
邓辉辉 《政法学刊》2001,18(4):26-29
处分原则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点,使之明显区别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要正确处理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完善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47.
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确立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实践中,应当从多个方面落实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从宽处罚,如不适用死刑、适用轻刑化量刑原则、对犯罪情节轻微者免予刑事处罚、尽量适用缓刑以减少关押、正确合理地适用附加刑等。  相似文献   
48.
目前,刑法中的人格问题越来越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但至今人格刑法论与刑事诉讼法的结合点仅局限于审查起诉阶段的"缓起诉";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论证也仅局限于恢复性司法等理论。将人格刑法论与刑事和解结合起来研究的甚少。文章以人格刑法论理念为切入点,将人格引入量刑活动中来论证刑事和解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9.
对未成年犯的刑罚重在教育挽救,由于监禁刑对未成年人犯来说具有更大的弊害,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正在轰轰烈烈地掀起的犯罪非监禁化的大背景下,从未成年人的福祉出发,构建中国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化制度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更多地考虑采用缓刑、罚金、社区服务等非监禁措施,更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和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50.
关于我国惩治黑社会犯罪法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07,24(6):19-26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法律对于惩治黑社会犯罪起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现行法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针对目前反黑实际,应制订反黑单行刑事法律。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反黑刑事立法,对于制订大陆地区反黑单行刑事法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