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7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丹缨 《政法学刊》2004,21(6):45-4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 存在着若干问题和缺陷,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民事救济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社会、经济和环 境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62.
环境危机直接催生了环境保护与环境法,针对环境污染者的责任追求问题,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演进为"污染者负担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是与环境侵权的特点紧密联系的.如果试着对环境侵权的"污染者负担原则"作出法经济学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实质和重要性,而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则有力保障了"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落实和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263.
被害人“恶逆变”犯罪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被害人“恶逆变”犯罪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畅通上访渠道、建立公平机制、及时排查纠纷矛盾、努力化解各种积怨等遏制和消除“恶逆变”犯罪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4.
关于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共同侵权案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共同侵权案件的审理,现行立法尚无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盲点.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共同侵权案件的性质、特点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决定了这类案件可以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应充分行使释明权,分两个层次三个部分进行全面审理,适用统一的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准确划分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65.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的著作权为基础,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无国界性,致使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屡屡发生,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复制行为、超链行为、网上浏览等都给网络著作权人构成一定的侵害。保护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并及时解释和修正;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尽可能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66.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导行政诉讼证据运用的重要规则。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规则由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下的三个不同的规则构成。即: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的例外规则、瑕疵证据修复补救规则。  相似文献   
267.
祖国大陆的环境法学者开始从加害人的民事责任或国家对加害人的民事制裁的角度对环境侵权进行研究,主要着眼点多为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举证责任转移、责任方式、救济制度等。但是,对于环境侵权的类型这一前提性问题的探讨,则不够深入全面。本文综合民法、环境法、行政法和国际法的内容,尝试提出“环境侵权的层次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68.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三条认定标准。认定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时应注意例外情形以及法律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269.
论消弥数字鸿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数字鸿沟的概念 ,认为要理性认识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与贫富差距一样是必然存在的 ,电子政府并不能缩短数字鸿沟的差距 ,并提出了在消弥数字鸿沟中应遵循“泽被全民原则”“普遍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270.
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珏 《法学研究》2009,(4):62-79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6条引入了源自德国判例的交往安全义务。但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真正困难在于不作为或间接侵权的结构性特征所带来的因果关系难题。引入安全保障义务对解决这一难题的意义在于,如果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正是防止处于其保护范围内的人遭受第三人的侵害,或者防止处于其控制范围内的第三人侵害他人,那么认定义务人违反了此义务就可化解因果关系难题,但其意义也仅限于此。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14条对于第三人行为介入的各种情况欠缺考虑与准备,存在过度抽象之嫌,且一般性地否定了间接致害侵权存在的空间,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