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0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叶安珊 《桂海论丛》2006,22(6):29-31
新农村环境规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桥梁,是新农村战略规划的重要内涵。给予农民最大自主权才能搞好农村战略规划。不恰当的整体与局部,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的政策链接点,阻碍了环境规划的实施。借鉴外来成功的经验,立足国情,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生态保护体系,农村战略规划才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42.
浅析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擅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政党、不同社会组织的民族主义思想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类型进行科学地划分,使研究更趋于全面.  相似文献   
443.
论举证责任及其科学概念的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世杰 《河北法学》2006,24(10):55-68
举证责任是证明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与诉讼理论及其诉讼结构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其概念的表述亦存在诸多的不同.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不存在举证责任问题,其实只要对我国历史上不同证据制度进行剖析,就不难发现我国也是存在举证责任方面的规范的.西方各国关于举证责任的理论与配置研究相当深入,因诉讼制度的区别而有其差异.通过古今中外的考查,可对举证责任的科学概念作出界定,使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44.
毛泽东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非常注重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人格完善。他的修身观有着与传统修身观相联系的一面,即重视内省,重视读书求知、储才蓄能,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同时,又为传统修身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崇尚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使人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治与人治,树立法律权威,全面加强法制,完备法制、严格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邓小平法制思想不仅内容多,而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新颖性。  相似文献   
446.
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进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为社会提供公正、效率和有质量的法律服务,是我国各级检察机关面临的共同课题。强化法律监督,提高社会与经济的法律服务水平,关键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倡导人本维权的执法观念,促进检察机关各个法律职能协调均衡发展,推进检察内部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专门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47.
依法治国与宪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以有法可依为基本前提的 ,依法治国应有公开的、明确的、稳定的、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法律体系统一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和法治水平如何 ,与该国宪法的规定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程度密切相关。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树立宪法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 ,宪法在实施中尚有许多不足 ,宪法权威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 ,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和加强宪法权威 ,是依法治国方略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48.
法家治国方略与秦朝速亡关系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永华 《法学研究》2007,29(5):140-149
法家治国方略导致秦朝速亡的通说存在诸多疑问。法家法、势、术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顺应时势、合乎人心的法为基础,以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的势为目标,势和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法的基础之上,而法和术相结合共同增强势即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最高统治者对法家治国方略的理解与运用发生严重偏差,从而导致重大政策失误,法、势、术尽失而致灭亡。  相似文献   
449.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如同源头活水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发挥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滋养,是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在我国要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450.
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财产权利的发展.财产权从最初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发展到对财产的社会属性的关注,作为人权义务主体的国家,其义务亦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不作为的消极性义务拓展到作为的积极性义务.在国家履行消极性义务,尊重、承认和保护公民财产权这一基本原则基础上,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实现那些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公民的财产权利,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