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文化与法律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成文法典化、公法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质,而儒家文化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固守、学习、迷信、融合等四个不同的演进阶段.面对全球化法律文化浪潮的冲击,当下我国应理性建构新的、顺应时代的、并具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色的新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12.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determining citizenly competence and finding an appropriate bala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life have increasingly organized intellectual debate in civil society. Although civic republicans and liberal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se problems, they both claim that ‘character’ should be a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good citizenship.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 tension between character's analytical status as a category of explanation and its normative status as a moral category. Although most civic republicans and liberals recognize that the concept of character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the concept typically appears as a pre-political good whose social origins are hypostatized or forgotten. This article uses the sociological insights of Pierre Bourdieu in order to explain how character simultaneously appears as a social construct and as a moral good by exploring how the concept is mobilized by civic republicans and liberals a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good’ citizenship. The goal of the article is three-fold: first, to use Bourdieu's concepts of habitus, field and symbolic power to clarify the analytical and normativ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haracter and its relation to 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 second, to demonstrate how power shapes and conditions character formation in civil society; and third, to offer an account of the practical means by which character is promoted by civic republicans and liberals as a solution to the challenges facing civil society.  相似文献   
413.
作为日本战后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开高健不同于战后其他作家;他放眼社会,针砭时弊,给世人以深思及启迪,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的“私小说”完全不同的道路。代表作之一的《恐慌》发表于1957年,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夕。处于大动荡时期的日本社会亟需能够从正面直视并描写社会实态的作家,开高健的《恐慌》正好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探讨主人公俊介的积极、妥协、抗争、精明等诸种性格因素,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普遍存在的躁动不安、无所适从的心理特征,揭示作品的主题亦即集团中的个人和官僚体制的腐败,从而发现开高健作品所蕴含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414.
正确把握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确认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性,符合党的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15.
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在其一生做出了一系列扭转中国历史乾坤的科学决策,求实性、果断性、创新性是其几个重要特征.这些决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16.
邵志慧 《学理论》2012,(10):196-197
反思性教学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对国内外教师都是一种强劲势力。力从反思教学的内涵、特征、阶段划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五个方面对反思教学进行粗略梳理,以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17.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改革开放的目的、动力来源及评价标准方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要坚持改革开放;完成党的各项重大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解决和克服各种困难,因此,改革开放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评价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应该由人民说了算,应将人民是否满意、幸福作为改革开放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18.
周俊森 《桂海论丛》2010,26(3):11-15
中国共产党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新时期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精髓和鲜明的开放性、务实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特质,为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419.
“侦查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对侦查能力这一常用概念作出基本界定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侦查能力的涵义应从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层面上的整体侦查能力、微观层面上的个体侦查能力。侦查能力由两个要素构成:主体要素、载体要素。侦查能力是特定主体通过一定载体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侦查能力具有三个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侦查能力进行不同分类:整体侦查能力和个体侦查能力、侦查行为能力和侦查思维能力、现实侦查能力和潜在侦查能力。  相似文献   
420.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解释就并非毫无意义。在法学中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 ,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因此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外延决定于现时社会中被人们认可的基本权利。同时社会弱势群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性概念 ,而是身分性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