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侦查权的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侦查权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司法权,这导致犯罪嫌疑人在认为侦查机关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无权申请法院进行审查,这对于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是极其不利的。从本质上来看,侦查权是一种执行权,这与行政权是一致的,而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从基本特征来看,侦查权在价值与功能、体制与人员以及权力运作方面也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的界定是正确理解法律、适用法律的基础。我国相关学说虽然多,但仅仅是站在某一个立场,或以某一现象为基础,难免会有失偏颇。理论界的研究尚欠深入,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少问题。文章从法学的角度论证,医患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是民事法律关系,它不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与侵权责任关系有相似,但由于医学科学和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它应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3.
随着国际互连网的发展,虚拟财产的定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是电子数据,但是它与现实社会发生联系时又具有了财产属性和法律属性。侵犯虚拟财产要受到民法的制裁,危害性严重的还构成犯罪。但是对于侵犯虚拟财产的取证、价值衡量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还需要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4.
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素质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驾御信息社会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应有的信息素质,如何具备信息素质,已成为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论犹太文化的内敛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犹太文化是一种以犹太教为核心的内敛性文化。这种集闭合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内敛性文化,使犹太民族能够在长期的流散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从而流而不散,流而重聚。  相似文献   
96.
交通肇事犯罪是各种社会与经济矛盾综合反映的结果 ,有着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独特行为特征 ,即可能属于过失犯罪也可能属于故意犯罪。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经济、交通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决定了交通肇事犯罪现象的存在、继续和发展。在交通肇事犯罪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交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可以预测 :未来交通肇事犯罪还将呈现相应的发展态势。在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落后、驾驶员整体素质低下、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的条件下 ,应当从技术预防和社会预防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7.
美丽的建构和情爱的痴迷构成温庭筠词叙述女性的两大基本原则,支撑这种原则的是男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女性观念.温词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和病态化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他者"境遇.  相似文献   
98.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被害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犯罪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犯罪侵害遭到损害的人,具有犯罪被害性、犯罪和被害的互动性,有时还具有可罚性或可责性。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存在无关联和有关联两大模式。从生理分布看,一般男性比女性易被害,青少年比成年人易被害;从时间分布看,深夜和每年的10-12月被害的比例最高。犯罪被害预防有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个体被害预防三个层次和被害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
工会的公益性,是指工会为广大职工全方位发展所提供的服务与引导,它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非强制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为使这种公益性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应从法律和经济上确保工会的独立自主,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构建服务性工会。  相似文献   
100.
郭勇 《政法学刊》2013,(6):64-68
传唤是行政主体为了查明案件事实,通知特定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调查或者询问的行政强制措施。大多国家在行政程序法中对传唤的适用范围、传唤的启动、实施及事后监督救济进行规范。相比较之下,我国也应当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依职权调查取证原则和当事人的协助调查义务,相应的要扩大传唤的适用范围,同时为了对被传唤人权利的保障,应当严格限定传唤的实施,并构建传唤的审查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