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406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70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节节攀升,成胁着我国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青少年犯罪,除了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外,更涉及社会制度、学校、家庭管理等各个层面。只有通过完善社会制度、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等,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我国贫富分化问题现已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悬殊,地区差距明显和部门行业之间差距扩大,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不同、教育投入与资本投入不均衡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所导致。今后应采取从严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努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3.
张闻天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化并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4.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武生 《法学研究》2006,28(3):53-62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具体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推进,应是引进大陆法系的从参加制度时,保障从参加人的诉讼权利,同时赋予从参加人一次性纠纷解决的选择权;而引进美国的第三方被告制度时,则需要为第三人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增设交互诉讼制度,重新界定第三人的范围,将可以作为本诉共同被告的人从第三人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65.
"钓鱼执法"的深层次原因是执法权力的"传声污染",而非坊间广为流传的"利益链"说。"钓鱼执法"对和谐社会建设和诚信政府建设都有釜底抽薪似地破坏。采取适当措施,杜绝"钓鱼执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对青岛某区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研究,提示辖区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人数较多、年龄小、工龄短、农民工所占比例大,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建议高度重视农民工的职业卫生问题、关注农民工权益,建立完善职业卫生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7.
犯罪构成与诸特殊形态之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亚东 《法学研究》2009,(5):131-144
犯罪构成系刑法学理论对行为成立犯罪之基本条件的概括,其同犯罪诸特殊 形态之间在逻辑上存有一种“一般与特殊”的转承关系。但在我国刑法学界所沿袭的前苏联的刑法理论中,始终对这种转承关系未能作出适当的解释与安排,存在一些含混甚至错误的提法,以致学界长期在体系的逻辑结构问题上纠葛论战,从而对一些疑难案件的处断产生负面影响。于此,有必要在中国通说性的犯罪论的基础上,以德日刑法理论为参照,对犯罪构成同诸特殊形态之间的转承关系进行辨析梳理,以完善中国刑法学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68.
69.
民事诉讼当事人不诚信行为之危害性不可小觑,法律规制措施不健全是该类行为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几种典型不诚信行为之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70.
樊辅东 《河北法学》2012,(3):186-190
根据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经二次催收不还”是构成恶意透支的一个必要条件,发卡银行必须实施“催收”行为。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对催收的含义、催收方式、催收效力认定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产生很多争议问题,给认定恶意透支带来困难。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立法本意的阐释,对“催收”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催收”是发卡银行向持卡人主张信用卡债权的一种民事行为,“催收”属于犯罪构成的实体要件,“催收”的效力不以对方是否收到催收信息为必要条件。之后对各种催收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如何认定催收效力进行论证,最后对立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