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4篇
  免费   97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1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6篇
法律   801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166篇
政治理论   223篇
综合类   4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While policymakers often make bold claims as to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o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economie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is more ambiguous. IP rights have both incentive and inhibitory effec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isolate in the abstract and are dependent on economic context. To unravel these contradictory effec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index that evaluates the strength of IP protection in 124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 years 1995 to 2011. We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this index to economics study and show evidenc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IP leading to increased growth. Our results are further consistent with two causal pathways highlighte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IP leads to greater level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creased domestic inventive activity. Yet other aspects of our study fit uneasily with this simple story. For example, we fin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increased levels of growth lead to greater levels of IP protection, contradictory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 linking IP with growth, a lack of evidence that increased levels of IP protection lead to actual use of the IP system, and problems with what IP indexes measure. Because of this, we suggest another – and so far undertheorized – explanat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IP and growth: that IP may have few direct effects on growth and that any causality is a result of belief rather than actual deployment of IP.  相似文献   
212.
"六个为什么"包含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动力等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基本思想观点。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必须把握历史尺度、实践尺度和国际比较尺度。历史尺度强调必须把现实问题放到较长时段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清醒的学理分析,形成切合实际的科学理解;实践尺度就是站在实践立场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理论认识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国际比较即以宽阔的世界视野观察中国,从而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13.
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历史不长,但积极参与了全球、区域内多边和国际双边三个层面的活动,在世界反腐败国际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当前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仅从海外追捕腐败分子的实践来看,就面临着“调查取证难,人员遣返难,资金返还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法律制度不健全、死刑惩罚数量过多以及双边引渡条约数量不足是导致海外追逃成效不高的制度原因;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办案经费不足是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人力物力制约;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保护和法治的不信任感、敌对势力对我国形象的破坏以及国内司法腐败现象也影响了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及做好国家形象宣传是推进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进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14.
房笑 《工会论坛》2014,(6):67-69
2014年1月财政部完成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修订工作。作为集中反映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载体的财务报表,其列报方式的改变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重大的影响。新准则与原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在总则、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对各项会计规定作了很好的整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因而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5.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现行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逐渐暴露出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各国在司法审查实践上的不统一.一些国家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并不考虑仲裁地国对仲裁裁决效力的界定,即使仲裁裁决已经被相关法院撤销,这些国家也会承认与执行,从而造成实践中的冲突.其次,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无法充分解决“一裁终局”制度带来的问题,实体不公正得不到司法审查的救济.  相似文献   
216.
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兴起到90年代末2l世纪初的繁荣之后,我国的国际刑法学发展已经步入一个“茫然”的“停滞”阶段。称之为“停滞”,是因为我国当前的国际刑法学研究虽然从表面上看依然成果丰硕、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已陷入空前的困境;冠之以“茫然”,是因为学者们至今仍然陶醉在中国的国际刑法学研究“形势一片大好”的喜悦之中,对于浮华之下所隐藏的危机似乎丝毫没有觉察。因此,在当前浮躁的学术氛围下,重新审视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的现状,正视其间存在的学术困境,对于深化国际刑法学的研究、提升国际刑法学的学科地位、发挥国际刑法学的学科价值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国际社会在反腐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公约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体现着国际法内容的拓展、印证着国际法界定方式的转变、昭示着国家主权观念的更新。但在国际法治的视角下,也存在着条文弱化、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218.
马杰 《时代法学》2014,(4):117-120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相互承认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是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应该属于国际条约法的范畴,具有促进相关主体权益的保障、提供学位学历的法律保证、提高院校质量的可靠性、促进留学市场的规范性、增加中国教育的认可度、促进国际教育服务的自由化的法律效能。未来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协议内容更加细化、互认方法更加多元、互认协议更关注实施效果、互认协议与国内法的衔接更加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通过对相关国际经验的分析归纳及我国与相关国家在制度启动主体、启动条件及例外情况考量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20.
国际金融“软法”获得遵守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软法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表现形式、调整范围、效力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际法的特征。在国际金融法获得遵守的动因分析中,理性主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模式。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构建主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关注私人主体在遵守中的作用和动因是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的传统国家动因分析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另外,软法制定过程中的广泛代表性和规则的合理性也是促进国家和个人遵守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