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篇 |
工人农民 | 7篇 |
世界政治 | 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7篇 |
法律 | 305篇 |
中国共产党 | 7篇 |
中国政治 | 45篇 |
政治理论 | 16篇 |
综合类 | 22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段丽丽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2):62-64
根据我国现行票据法的规定,票据保证人在票据上签章对票据债务进行保证,产生相应的票据责任。票据保证人与普通债权的保证人的责任与权利是否存在区别?当票据保证人所保证的债务无效时,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如何?这些都是关系到债权债务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票据保证人责任的特性,票据保证人责任与民事保证人责任的比较,被保证债务无效的情形及对保证人责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在实践中根据被保证债务无效的具体情形,依法认定票据保证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2.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危害行为是过失导致枪支丢失,而不是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并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它既不是危害行为也不是危害结果,而只是一种限制处罚范围之要素;判断是否“及时报告”应着眼于客观上是否在危害后果发生之前的合理时间内报告,而与行为人何时明知或应知枪支丢失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3.
区域协同立法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立法体制创新。这一创新过程的实质是代表各利益主体的立法机关之间的复杂博弈,既有基于观念分歧的立法理念的“博弈”,也有基于利益冲突的策略型重复博弈。针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应建立学习与交流机制以提升各方对区域协同立法的认知水平,并充分照顾到各方正当利益,以提高各方的协作意愿;应以促进区域市场有效运作为导向规范各行政区的立法行为,建立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逐步提升协同立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4.
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钦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5):8-11
在犯罪根源问题上 ,对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的探讨有其必要性。行为人的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取向是业务过失犯罪深层的思想根源。相应地 ,此种类型犯罪的预防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5.
赵长青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
通过与“79刑法”相比较,详细论证了“97刑法”的九大价值取向,指出新刑法是对中外刑法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26.
刘廷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2):33-37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应按照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此即部分实行全部责任规则。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共同犯罪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做出的加重处罚,但对其合理性却鲜有说明。经济分析表明,该规定的合理性主要在于它能够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7.
韩宝林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3):78-80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鲜明的跨文化环境,必然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碰撞.解决这种冲突的主要途径在于:加强多元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构建新的共同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28.
自愿承受风险在美国侵权法中是被告可以主张的绝对抗辩.以自愿承受风险原则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对自愿承受风险的起源与发展、自愿承受风险的各种形态以及比较过失制度对自愿承受风险的影响进行介绍与评析,揭示了自愿承受风险原则在美国侵权法中所经历的沉浮与变迁. 相似文献
29.
中外刑法学界对过失共同正犯的争议起源于对共同犯罪本质的不同理解--"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对立".我国刑法通说否认过失共同正犯,这迫使司法实践中法官"偷偷"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犯处罚原则来处理过失犯罪案件.确立这一理论必须排除"规范否定说"、"意思联络缺乏说"和"罪刑均衡违反说"三大障碍.过失共同正犯同样具有共同实行的意思表示,共同注意义务才是过失共同正犯成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0.
我国普通共同诉讼的实体要件过于单一,限于诉讼标的同一种类;程序要件较为僵硬,要求当事人与法院双重同意。这就使普通共同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成立,适用范围比较狭窄,既难以发挥合并审理的诉讼效率功能,也无法承接必要共同诉讼的程序边界。普通共同诉讼的理论重构应当注重权限分配与范围界定。前者须合理协调当事人的程序异议权与法院的程序裁决权,限制合并管辖的适用情形,区分合并管辖与合并审理的不同定位。后者须明确普通共同诉讼与必要共同诉讼的进阶性顺位关系,必要共同诉讼应以合一确定的必要性而非诉讼标的共同为判断标准,普通共同诉讼须以诉讼标的同种且基础事实同种、基础事实同一或基础事实存在牵连关系三者作为合并审理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