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申 《法律科学》2012,(6):27-35
法官认知是一切纷争能够得到解决的前提条件,是法律世界存在的支柱。法官的认识须由客观事实的可靠性来证明,可靠性首先意味着确定性。任何法律现象都被理解为确定的东西,被理解为稳固不变的东西,除非被立法者自己废止。"法官所思"是法官所有认识的真理性的第一保证,法官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把握审判过程中的司法真相。如果我们把司法看成是一种在司法实践基础上所发生的历史性的活动,那么从事司法审判活动的法官首先有了一种对于法治的在先理解,这就是法官的"前见"。法官前见的获得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体现了事物认识发展的本质,由此构成了法官的视域。  相似文献   
52.
关倩 《法律科学》2012,(1):28-35
能动司法是司法创造力的体现。在美国,这种司法能动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司法审查权,通过多年的案例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司法审查体制。在英国,至今法院尚无对立法的审查权。但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有判例法传统,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相对较大,在案件审理中,区分相似案件事实和不断发展法律规则是法官司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司法能动在审判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个案法官法律论证,其主线是政策考量与法律考量,也可称之为社会效果考量与法律效果考量。  相似文献   
53.
民决团仅仅负责事实审,决定事实问题;法官则负责法律审,决定法律问题。这个认识的错误在于:普通法中没有“事实审”、“法律审”的术语,这是国人杜撰出来的。普通法事实发展出来法律,法律是事实的积累。民决团事实上既决定法律又决定事实。它在美国,具有最高权力,大于总统、国会和最高法庭。另外民决团在美国7个州还决定量刑,在有死刑的州,还决定死刑。事实与法律的区分和混合,有助于法官将复杂问题交给民决团决定并在上诉中捍卫民决团的最高权力;也有助于法官对法律问题下命令、进行违宪性审查。总之,理解民决团的最高权力,是理解普通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社会转型使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风险环境中,这为以不确定性因素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但法律修辞学在中国学界被热捧的理论基础,并不像它在西方社会复兴时那样坚实。当前中国社会并没有经历法律形式主义极度发达的严格法治时代,没有形成严格守法的习惯,缺乏遏事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立足于省略三段论推理、强调理性说服功能的法律修辞研究,必须在崇尚程序规制的法律论证框架下使用,才能坚持司法审判的首要目标是依法正确判决,然后才是通过修辞的合理包装送达当事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55.
正REGARD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outlook,there are two contending views i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academic world.One predicts that China will get affluent before becoming an aging society,and the other holds the opposite opinion.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analysis is needed before reaching a conclusion.Complex Factors in Economic Growth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is the most accepted measurement through which to judge total inputs’output productivity,that is,the ratio of total output to total inputs.TFP includ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professionalism,etc.An increase of this index refl ects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igh  相似文献   
56.
张建文  高悦 《河北法学》2020,38(1):43-56
大数据时代,匿名化规范既是个人信息保护中风险预防的手段,也是我国数据经济发展中数字流通的法律基础,但匿名化的法律标准在我国法律中还有待明确。欧盟已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提出明确的匿名化标准,但该条例基于流程设置的标准适用于欧盟境内尚可,适用于我国或显得过于严苛,有碍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信息匿名化法律标准与规则的重塑应当考虑环境、再识别风险,建议进行功能性匿名化。将比例原则应用到我国匿名化法律标准和规则的重塑之中,并将其引入到评估匿名信息接收者的风险等级,有助于降低个人信息被再识别的风险亦有利于匿名化的法律标准制定和规则构建。  相似文献   
57.
本文希望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对法官职业化进展进行分析梳理,指出问题,找到对策。文中以司法改革“上海方案”为分析对象,该改革方案中针对法官职业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值得称赞,但也存在一些诸如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科学性,职业化制度保障缺失性,“上海方案”的可复制性等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加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希望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58.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wo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based on the responses of attorneys to questions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mediator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judici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mediator to gain the confidence of the disputants was most important for mediator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judicial experience. Although certain process skills were viewed a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 of both former judges and nonjudges, in general, process skill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important for nonjudges than for former judges. The capacity to provide useful case evalu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was significantly more important for former judges than for nonjudges. The second study, based upon attorney responses to questions about unsatisfactory mediators, reinforce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first study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fidence-building attributes. For both judges and nonjudges, the mediator's inability to gain the confidence of the parties was a major reason for his or her lack of success.  相似文献   
59.
刘敏 《北方法学》2017,11(2):120-126
在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必须一并考虑法院审判人员的分类管理和优化配置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为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对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必须配置入额法官;对于非讼案件的审理、诉前或审前的法院调解以及立案登记等程序事项的处理应交由司法实务官进行,从而让法官专注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以更好地落实公民的裁判请求权保障之宪法理念。司法事务官不同于助理审判员,其不能审理所有的民事案件;司法事务官也不同于法官助理,司法事务官不是法官的助手,其可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事务官不是宪法意义上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法官,司法事务官不必进入法官员额。  相似文献   
60.
黄竹胜 《法学论坛》2005,20(2):54-58
行政法的适用解释存在着行政机关的解释和司法机关的解释两种形态 ,但是由于行政官与法官在法律思维上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别 ,使他们对法律的解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同时决定了两种解释形态的不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