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缺位,不仅导致我国侦查程序中非法侦查行为屡禁不止,权利救济机制处于空白状态,侦查程序不具诉讼形态,也使得公诉权缺乏应有的控制,公诉方式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庭前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能落实,证据展示程序难以运行,庭审法官的预断不能排除。加强权力制约与保障人权,必须建立司法审查制度、设立刑事审前法官.  相似文献   
72.
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是我国刑事证据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从几种主要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出发,并考察西方两大法系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应当以借鉴西方两大法系的精华和总结我国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不足为基础,建构我国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我国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根据犯罪性质和判决严厉程度可作如下设计:最高标准———“确定无疑”;第二级标准———“最大程度的盖然性”;最低标准———“相当高的盖然性”。  相似文献   
73.
法治社会中的法官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关键,法官在审判时不受任何干涉是法官独立的本质要求。尽管我国“司法改革”的口号已喊了多年,至今却不见有大的制度性安排。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地树立司法权威,根治司法腐败,就必须从制度上让法官从种种束缚下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芪丹通脉片对健康犬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阻力的影响,方法:分离犬的冠状动物左旋支及主动脉根部,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不同药物在给药前后不同时刻碱诉冠状动脉血流量,计算冠状动脉阻力。结果: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生药2g/kg)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冠状动脉阻力,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和改善心肌供血,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论据。  相似文献   
75.
工作满意度表达着人们对工作状况的自我感受,与职业变动、社会流动有一定的关联,可以成为测量社会流动的一个指标。调查发现,目前长春市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得分仅为3.22。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对此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英国的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团制度 ,是英美法系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审判制度。英国陪审团对参与审理的法院和审理的案件类型 ,陪审团成员的任职资格和产生程序 ,陪审团在法庭上的职责等都有其特色规定 ;英国社会对陪审团参与法庭审理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77.
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创造需要同时掌握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螺旋”(SECI)模型阐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示相近的基因距离能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跨国知识流动。基于45个国家在1987—2006年期间的专利互引情况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地理距离、语言和宗教等因素后,基因距离这一生物学特征仍然显著阻碍着跨国知识流动;基因距离的阻碍作用在地理距离较小、共同语言和共同宗教的国家间更强;跨国知识流动能解释基因距离对收入差异影响的50%。因此,国家之间的深层次差异仍然阻碍着隐性知识的传播。我国需要加强国际间人才流动、支持出国留学、扩大学术交流、利用开放网络改革教育方式等措施,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减少跨国知识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78.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20,(2):179-191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证据规定》,是在2017年民事诉讼法、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对民事司法鉴定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由于法官依然主导、甚至控制司法鉴定进程,因此修订后的《民事证据规定》对法官涉及司法鉴定的权力与责任进行了制度改造,主要表现在强化了法官对鉴定程序的实质参与性以及对鉴定人的有效管理与监督。总体来看,在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历史改革脉络中,《民事证据规定》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民事司法过去一贯弱化法官权力与责任的制度改革路径。不过,《民事证据规定》对当事人权利与责任的强化,仍有可能变相弱化法官应当承担的职责;同时《民事证据规定》对鉴定人虚假鉴定、鉴定超期、撤销鉴定意见等诸方面简单、刚性且无救济的单向度制裁模式,极可能被鉴定人视为法院或法官基于自身立场的本位主义立法,并进而驱使鉴定人采取"责任规避型"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79.
龚汝富  余洋 《法学论坛》2020,(2):99-107
民国时期江西地区是一个富有多样性的司法实践场域,而司法制度变革成效有赖于法律职业群体的努力推进,其中以法官和律师的作用最为关键。由于狭隘的地域人际圈子,造成具有共同专业背景的法官与律师之间固结勾兑的利益联盟。而日益困窘的生活状况又加剧了司法人员权力寻租的恶习,加上司法人员岗位轮换频繁的体制影响,使得家祠化的司法机关成为任用私人和贪赃枉法的渊薮。备受社会舆论和当事人抨击的法官和律师,同时也频频受到体制内的检控惩戒,寄望于如此消极低效的法律职业群体来推进司法制度变革前行,无异于痴人说梦。腐败不堪的江西地方司法预示着基层民众对法律信仰的彻底丧失,而这些旧法统的操持者注定要为旧法统和旧政权殉葬。  相似文献   
80.
刑事缺席判决制度引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参与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础性原则 ,但为迅速终结诉讼、提高诉讼效益 ,各国均规定了缺席审判程序作为参与原则之例外。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缺席判决程序缺乏明文规定。在诉讼效益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 ,一味否定缺判决制度的存在价值是非常不明智的。为此 ,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司法经验和具体国情 ,从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宏观角度出发 ,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