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87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1篇
法律   880篇
中国共产党   169篇
中国政治   332篇
政治理论   268篇
综合类   9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县权公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和防治县权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当前“县权公开”改革仍然面临着困境,如怎么追究违犯规定后的责任、如何处理权威与公开的关系等。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领导干部个人方面的原因。要真正实现“县权公开”,还需要相关部门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度、改革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约束县委书记权力、提高县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科学地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为避免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继承和进一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前新形势下,权力制约的战略构想又有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73.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提升对文化发展作用、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责任担当的高度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正确看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外国文化三种文化;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键,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是根本依靠力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动力。  相似文献   
74.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Chinese female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a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orms of subordination; how norms, practices, and power relations enable and legitimize their subordination; and the ways in which subordination elicits compliance while silencing and disempowering the workers. I advance a new perspective on subordination, linking forms of subordination with forms of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of one’s treatment and how one is changed by it informs the decision of whether to remain silent. Compliance, silencing, and disempowerment are facilitated by recognizable and subtle forms of subordination that can directly control individuals’ actions, shift their perspectives, and cause them to act against their own interests. When workers are not conscious of the insidious impact of subtle subordination upon their attitudes, perspectives, and behavior, they are far less likely to resist.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6.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在监督范式转换、党纪法规调适、反腐倡廉要求和监督探索实践的共同驱动下,部分地区将嵌入性理念、技术和制度引入权力监督领域,创新形成了“党的领导、权力制约、过程监督、信息沟通和制度规范”的嵌入式监督模式。这一模式借助理念嵌入、组织嵌入、技术嵌入和制度嵌入系统建构路径,形成了“权威性、精准化、全程性、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权力监督机制,整体推进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嵌入式监督的实践深化还存在自主性、适应性和融入性困境。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还须提升角色定位能力、目标执行能力和融合监督能力,以此实现权力监督长效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7.
叶姗 《时代法学》2012,10(2):11-18
对社会财富分配规则进行研究,从中提炼能够统辖所有分配规则的抽象的权力范畴,可以提升有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法律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度。散见于社会财富三次分配中的货币发行权、公共投资收益权、政府采购决定权以及劳动力定价权、征税权、财政补贴决定权、社会保障支出权、税式支出权等一系列权力,可以提炼为公平分配促进权,包括基础性权能和调控性权能的二重结构,各种权力协调运行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78.
既得利益是社会利益格局之一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违背"公共性"的既得利益却是社会发展的"毒药",不仅侵害了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还会严重降低社会资源的分配效率,因此,必须加以破除。公共管理者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有着自己职业群体的合法既得利益,也会存在着不为社会认同的"非合法性"既得利益。探寻公共管理者既得利益形成的内在机理,设计合理的治理路径,对锻造和提升公共管理者的"公共精神"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I.A.A. Thompson: Crown and Cortes.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Representation in Early‐Modern Castile (Variorum, Collected Studies Series CS 427, Ashgate Publishing, Aldershot, 1993, pp. 352; ISBN 0–86078–393–6; £49.50)

Janusz Mallek: Preußen und Polen: Politik, Stände, Kirche und Kultur vom 16. bis zum 18. Jahrhundert (Stuttgart: Franz Steiner Verlag, 1992. Schriften der Mainzer Philosophischen Fakultätsgesellschaft Nr. 12, pp. 207; ISBN 3–515–05943–1; DM 58)

Cristiana Senigaglia: Il gioco delle assonanze: a proposito degli influssi hobbesiani sul pensiero filosofico‐politico di Hegel (Florence, La Nuova Italia, 1992, pp. 235)  相似文献   
80.
Voela and Tamboukou use Slavoj ?i?ek’s notion of the symptom as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look at representations of female figures in Greek literary text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y Gregorios Xenopoulos. In map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gure of the modern woman in the matrix of discourses, fantasies and power relations of fin-de-siècle Greece, they draw on psychoanalytic insights, interrupted by Foucauldian interventions. Following Judith Butler’s move of making trouble they attempt to open up a dialogic space between psychoanalytic and Foucauldian approaches to the female subject, contextualized in a specific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ilieu.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they discuss, first, how feminine and masculine subjectivities are represented in man’s speech; second, how unintended excesses and interruptions occur in the probl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nd, third, how madness and ultimately death com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x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