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6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144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126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345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10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dustrial tree plantation (ITP) sector has expanded rapidly in southern China, causing import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land control. It involves both domestic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has provoked widespread conflict and political contestations. The villager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expansion of ITPs have reacted in varied and complex ways: some of the villagers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ITP sector, while others are excluded; some have embraced the change, while others have complaints; and some of the complaints remained latent, while others developed into (overt or covert) forms of resist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nd why various social groups have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the expansion of ITP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villagers’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in the ITP sector, covering both ‘passive’ and ‘active’ form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ted political reactions from villagers. This paper hopes to contribute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engagement of villagers in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ntrol, not just in the most commonly studied countries in global land grabbing but inside China, and in transactions that involved large foreign companies, something that has so far been missed in the literature on land grabbing.  相似文献   
142.
姜敏 《行政与法》2012,(2):92-99
在现代社会,许可证制度是防范环境风险最主要的法律制度。目前,学界对行政许可的一般立法原则(法律保留原则、便民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公开公平原则等)探讨甚多,而对环境行政许可具有自身特色的立法原则探讨较少。环境行政许可具有风险品性、科技背景、利益权衡、代际平衡、国际关联等五个特征,因此,环境行政许可的立法,除了须遵循行政许可的一般立法原则外,还须遵循预防、谨慎行事、合理开发利用、污染者负担、科技促进、公众参与、协同合作、国家环境资源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等八个立法原则。这八个原则对具体制度的建构均有明确的要求,并在特定情况下使许可举证责任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43.
香港土地审裁处司法活动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拆迁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问题,政府、开发商、被拆迁者三方进行着激烈的利益博弈。有利益就有纠纷,恶性、惨痛的拆迁纠纷时见报道,且愈演愈烈。拆迁该如何实现和谐?拆迁难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系统性的改革,而土地纠纷的解决却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即需要中立、独立、没有偏私的机构和人员以公平、公正、专业和高透明度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让利益的博弈回归到法律框架之下。香港土地审裁处解决土地纠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4.
资源型城镇产业接续机制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在资源鼎盛期率先打造产业接替的基础条件、规避资源枯竭后再进行转型的世界性难题”的观点,指出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设计是解决矿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平朔矿区为例,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目标、原则和依据.在矿区现有资源和条件基础上,构建了两条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一是以煤为主,电、化、硅铝、建材并举的黑色工业产业链;二是以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利用为主,种、养、加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对其产业链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5.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给司法实务中处理此类问题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试从赃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外关于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我国相关立法和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赃物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从而平衡财产权利的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实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民法公平原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首先对立法监督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在对相关学说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立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其次主要探讨了立法监督的价值,从法治、法律移植、立法质量三个角度剖析了立法监督的价值;最后指明了重视立法监督制度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7.
现行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冲突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国际法之间的冲突问题,与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及刑法等法律之间的冲突问题,与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之间的冲突问题及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相互之间的冲突问题。要解决这些冲突,完善立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8.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被迫转入农村的环境下,他的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瞿秋白关注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要素,制定了土地纲领和文献,推动土地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梳理瞿秋白的土地革命理论及实践对当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将军职罪纳入刑法典的做法,宏观上无视军民分治的社会事实及军事刑法的价值取向,微观上会带来一系列立法技术上的问题。为了落实军事专业主义的要求,迎合世界范围内军职罪立法的潮流,更好地展开军职罪的立法内容,在不影响刑法典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军职罪宜采取单独立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0.
实验主义立法进路的出现,是政治经济体制巨变所催生的产物.30多年的土地制度改革则是该立法进路的一个缩影,而暂行法、试点立法则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验性立法的保障下,土地制度不仅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形成了全新的土地法律体系.虽然在当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中,实验主义立法进路的负面效应已经呈现出来,但制度风险小、操作成本低的优点仍使得它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面对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实验性立法必须在立法的规范性上作出适度调整,以保障土地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