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249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170篇
综合类   3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口语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必须遵循心理语言学所揭示的语言产生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产生的内在规律 ,明确口语教学的意义 ,并设置恰当的语言环境 ,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而学生除应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底外 ,还应加强发音训练 ,掌握口语技能  相似文献   
12.
赵宏  陈自强 《思想战线》2007,33(2):47-50
提升县级政府能力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政府资源,政府内部资源的充分挖掘、外部资源的汲取以及合理配置这些资源,是持续推进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坚持政府改革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讯问客体语言的听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讯问语言表达艺术一样 ,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语言的听解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讯问时 ,讯问人员要认真听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仔细识别其有声语言、类语言和无声语言  相似文献   
14.
谈网络语言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规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言被称为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语词可分为词汇缩略型、图形符号型、谐音型和童语型等类型,它具有专业性、简约性、随意性、创新性和粗俗性等特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人们使用健康的网络语言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侦查询问语言使用的要求和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询问语言是询问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工具 ,正确选择和运用询问语言 ,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 ,就可以把握询问的主动权 ,消除被询问人的各种心理障碍 ,促使证人和被害人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侦查询问语言使用的要求技巧主要有 :寻找话题 ,拉近距离 ;正确引导 ,矫正心理 ;隐蔽意图 ,全面出击 ;主次兼顾 ,细节关联 ;深究细问 ,查明要素 ;揭露伪证 ,正言威慑等。  相似文献   
16.
作者指出,妇联干部在妇联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党的干部管理体制中,畅通关系协调渠道、挖掘教育培训资源、搭建实践磨练平台、深化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是探索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文因实用而产生,又为实用而写作,具有实用美的审美价值.公文体式要求的规范化、内容的规范化和语言的规范化是公文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语言使用人口以及通讯技术等因素致使濒危语言现象产生,文章对如何保护和抢救我国民族濒危语言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goal of this special issue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unconventional social policies, theorize their development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welfare state accounts and outline a new research agenda. In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editors present the concept of social policy by other means as encompassing two kinds of unconventional social poli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instream comparative research): First, functional equivalents to formal systems of social protection and, second, non-state provision of benefits. The concept builds upon a sizeable, but fragmented literature in comparative welfare state research. While numerous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social policy by other means is more pervasive in both OECD and non-OECD countries than often acknowledged, a brief survey of the top 20 articles in the field reveals that this fact is not sufficiently reflected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With reference to both existing studies and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the editors go on to explore (1) the different forms of social policy by other means, (2) explanatory theories and (3)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social outcomes. They close by outlining a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