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30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2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general immigration situation in Russia and surveys efforts to teach Russian to immigrants and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26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边缘法学的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在事实上得以确立,法言法语渐被纳入学科研究对象。此外,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分支,语体学已相对成熟,但法学语体问题却少有人问津。这也许与修辞学泰斗王德春教授主张语体种类之一的科学语体不再细分有关,也与自古以来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有关。然而,法学语体具有科学语体与政论语体甚至公文语体交叉的特点,可以视为语言分化的结果。法学语体研究滞后对我国法学研究与报刊编辑出版中的语言质量已造成消极影响。法学语体逐渐形成一些典型的语言手段及表达方式,如:词汇上庄重、严谨、文雅;句式完整,但具扩展性;语篇上具连贯性、充分性。我们应当恰当使用带语体色彩的词汇体现法学气派,并且合理使用长句、复合句反映法学风格。灵活运用的多种修辞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学术语境的科学理性与思维美感。法学语篇不妨在行文上流光溢彩,活泼多姿。与此同时,要防止不当话语修辞对交际和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63.
本研究对过去16年间(1996年至2011年)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外语课堂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检索与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相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繁荣期(1996年至2006年)和停滞期(2007年至2011年)。繁荣期的特点是:(1) 研究重点从对教学法到对教学过程;(2)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引进、教学过程描述和特定环境的实例分析三个方面;(3) 研究方法主要是描写研究。停滞期的特点是:相关研究停滞;研究范围狭窄;本土化研究不够以及实证性研究比例依旧偏低。两个阶段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给予我们一定启示。文章最后对国内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出预测与建议。  相似文献   
264.
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英语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教材和采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老师掌握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指针。本文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八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65.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 (ITL) reflects both continuity and change of Kelsen's legal positivism. The main alteration results from the way ITL extends Hart's linguistic turn towards 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 (OLP). Hart holds – like Kelsen – that law cannot be reduced to brute fact nor morality, but because of its attempt to reconstruct social practices his theory is more inclusive. By introducing the notion of law as an extra-linguistic institution ITL takes a next step in legal positivism and account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on and validity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There are, however, some problems yet unresolved by ITL. One of them is its theory of meaning. An other is the way it accounts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nswers may be based on the pragmatic philosophy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who emphasis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of speech acts and the process of habit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66.
267.
东南亚教育官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在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汉语学习者,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本文通过发现他们的学习者特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在10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测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68.
模糊言语在监狱口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的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是出于工作策略的需要,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想精确而无法精确、或是能精确而不必精确的表述情况,如果恰当使用模糊言语,不仅具有精确言语反映事物本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精确言语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文章在给出相关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监狱人民警察在各类口语表达中模糊言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9.
徐新建 《思想战线》2002,28(2):88-92
批评是理论的实践方式。批评的特点在于表达言说者的态度、观点乃至情感和立场。人类的言说 ,包括了授、受两方 ,并根基于特定的语文约定。在这种约定下 ,言说双方便结成了内外有别的语言共同体 :在内 ,词语相通 ,言说分享 ;及外 ,则筑起语言的分野乃至文化的边界。以这样的观点来看 ,所谓“汉语批评”不过是人类古往今来的多种文化边界之一。  相似文献   
270.
Abstract

The study of identities struggles to capture the moments and dynamics of identity change. A crisis moment provides a rare insight into such processes. This paper traces the political identities of the inhabitants of a region at war – the Donbas –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survey data that cover the four parts of the population that once made up this region: the population of the Kyiv-controlled Donbas, the population of the self-declared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and “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the internally displaced, and those who fled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survey data map the parallel processes of a self-reported polarization of identities and the preservation or strengthening of civic identities. Language categories matter for current self-identification, but they are not cast in narrow ethnolinguistic terms, and feeling “more Ukrainian” and Ukrainian citizenship include mono- and bilingual conceptions of native language (i.e. Ukrainian and Russ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