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3篇
  免费   295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254篇
世界政治   1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0篇
法律   3986篇
中国共产党   396篇
中国政治   1093篇
政治理论   533篇
综合类   31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This study is first in nature to fin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orientation (BRO), learning orientation (LO),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PERF) of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TSOs) in Pakistan.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through non-probability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from more than 300 senior managers working in different cities of Pakista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for the mediation by running smart partial least squares software. The results prove that organizations with strong BRO philosophy not only help to develop strong LO culture but also help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goals. The study also discusse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areas of futur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ews of students on the ethics of tax evasion, their intentions to evade tax, and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hat predict such intentions. Relying on the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he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attitudes,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ural control, and moral obligation may be good predictors of the intention to evade tax.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662 students of University of Ghana Business School using questionnaires. The hypotheses were tested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tion to evade tax among the students is low and most respondents generally perceive tax evasion as an unethical practice.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and moral obligation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n the intention to evade tax. The evidence we provide should be useful to governments and tax agencies interested in promoting responsible tax compliance behaviour among individual taxpayers.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数量繁多、相对较为齐全的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但由于受到指导思想、发展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城市规划法制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和不足.我国必须对城市规划的法制进行科学、理性的整合与完善.这种整合与完善应当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应体现社会的公平性与正义性,注重对环境、对有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家宏观调控权的滥用对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地位与私权利保护极易产生损害 ,所以在国内法律赋予国家宏观调控权的同时 ,建立对其有效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 ,具有经济学与法治主义方面的理论根源和权力观念基础。它对我国宏观调控法律研究上升到全面性与系统性之层次以及指导立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婚约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进光 《河北法学》2003,21(6):54-59
婚约是婚姻关系建立前的习惯性程序,经历了从罗马法、寺院法到近现代法的不同发展时期,产生的法律效力也各有不同。婚约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民事习惯,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婚约关系的调整。婚约的成立应以当事人自愿自行订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婚及无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为条件,依法成立的婚约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均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婚约存续期间双方互赠的财物,在婚约解除时应按不当得利予以返还。一方擅自解除婚约或因他方过错而解除婚约的,无过错方可请求损害赔偿。将婚约视为纯粹的道德问题,不仅人为地缩小了民法的调整范围,也不利于财产纠纷的解决,应通过民法典的制定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从长时段考察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国家制定法的发展和演变,就可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从伦理规则向生活规则的演变,这一点在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里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演变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残酷的。它提醒我们,法律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立法时应注意听取民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税收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包含历史传统、体制、法制、社会意识等多个层面。在税收法制建设中 ,应从治国方略、立法程序、队伍建设、教育宣传、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税收法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朱双庆 《现代法学》2006,28(1):92-100
技术出资方式迥然不同于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方式,技术入股股东不仅具有其他股东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权利、特殊义务与特殊法律责任。从技术入股角度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股东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规定需要充实。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看影响个体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遗传、成熟、环境、教育和主体性,这五个因素在个体不同成长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从五因素交互作用论看德育的作用可以得出三个结论:(1)德育是将自然人变成有德性的社会人的重要途径与手段;(2)在个体稳定人格形成前妥善开展德育的效果最佳;(3)紧紧抓住主体性这个重要中介变量的德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诉讼法学界关于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针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所产生的分歧,但是,争论并没有跳出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形式与实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究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重新考察诉讼活动的性质,进而实现分析进路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法律事实建构论的提出就是这种分析进路转换之后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法律事实建构论的限度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