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103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476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2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如何打破政策“黑箱”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广州市政策兑现改革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制度设计层面来打开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策“黑箱”。研究发现,虽然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统筹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地两端、主观要素客观化、模糊标准明确化、重塑政府流程等,能够形成确定的决策环境,控制非理性因素,约束自由裁量权,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而可以从源头消除政策“黑箱”的形成土壤。广州市政府政策兑现改革过程中,通过“输入—转化—输出”的制度框架设计,形成了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再到政策结果与评估的政策闭环,并对政策兑现的相关责任单位、流程和时限都进行了严格把控,进而实现对政策“黑箱”内部决策要素的控制。从政策“黑箱”本身入手,破解政策“黑箱”难题,实现政策的阳光承诺和给付,最终形成极具特色和借鉴意义的广州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周红阳 《河北法学》2007,25(3):7-10
在<理想国>描述的洞穴比喻中,隐含了哲人/真理为民众/意见立法的复杂关系.哲人/真理之所以要跨越本身的边界去为民众/意见立法,而不是隐匿自身、远离民众/意见,是由于民众/意见正是哲人/真理之得以成为哲人/真理的前提条件.哲人/真理必须进入民众/意见的世界,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有关于哲人/真理的任何意义.哲人立的法就是要民众通过一定的规矩去发现自然正确,在朝圣的路途之中对于真正的思敞开大门,发现、显示自身的所是并揭示存在.法律正是民众"成人"的法门.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业经济,需要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法治农,完善农业立法体系.从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概括论述农业立法体系的基本体系,从纵向看中国农业立法分为5个层次,从横向看主要涵盖17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4.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行政立法的法治化也是行政立法程序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中国行政立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其程序的随意性、隐秘性和不可预知性,而全球贸易规则恰恰最强调行政行为的法定性、透明性和可预知性。为此,就有必要建立与世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立法程序。从中国行政立法程序及完善动因、全球贸易规则对中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控制和建立与世贸规则要求相适应的行政立法程序三个层面探讨中国行政立法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5.
刑法第306条是对刑事辩护权的限制和对律师职业的歧视,它被形象地称为悬在辩护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比刑法其他相关条文,不难发现刑事辩护在我国遭受立法歧视的现实.刑事辩护没有空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中国立法活动被异化为纯粹的权力、利益的较量.二是中国缺乏公正对待刑事辩护的土壤:制度上中国不具备弹劾式诉讼构造和正当程序模式;理念上中国没有真正贯彻无罪推定的原则和人权保障的价值观念;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缺乏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6.
人本化德育是当前德育发展的趋势,在德育过程中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自我价值,并从个体的自我需要出发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从人本化德育的本质入手,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体化德育的构建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Recent literature on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has focused on analy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security legislation reform for the bilateral security allianc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amidst a rising China and the right to collective self-defence. Its impact on Japan's multilateral security policy, in particular, peacebuilding, has so far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what ways and to what extent does Japan play a peacebuilding role under this change? This article examines key implications of the security legislation reform, along with the renewal of Japan's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harter, for its peacebuilding efforts. By taking Mindanao, the Philippines, as a case study, it argues that Abe focuses on taking a foreign aid-centred approach while showing little interest in sending Japanese Self-Defence For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unter-narrative to the claim that Japan is taking a more assertive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be is more risk-averse as far as his approach to peacebuilding i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08.
胡建 《中国发展》2009,9(1):18-21
该文基于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在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选择上,应建立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克服政府的局限,解决代际公平的问题。同时,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将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分工明确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监督体制,健全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评估市场,对资源性资产实行实物化管理,建立资源性国有资产开发、保护的基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9.
矫正教育是监狱权的行使方式之一,是利用道德的“软力量”对罪犯进行教化,从而达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深化的复归理论、教育刑理论、刑罚人道化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共同作用、合力支持着矫正教育的理论。我国的矫正教育制度基本上符合矫正教育的理念和世界各国普遍的作法,但由于受立法时各种条件的局限,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和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此在以后的矫正教育制度设计中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Corruption risk assessment of draft laws and other normative acts is a relatively new instrument in the anti-corruption strategies implemented by developed nations,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any pract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this area presents obvious interest. The analysis of such experience may allow to identify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 not work in introducing the practices of anti-corruption screening of draft laws and other normative acts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and settings, as well as contribute to dissemination of best practices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and elsewhere.

This article seeks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extent of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corruption risk assessment of draft and enacted legislation in three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identified. Proceeding from this analysis, certain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in this field are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