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6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324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281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行政立法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人大立法,所涉及的内容多与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地方政府在立法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行政立法的权力不断膨胀,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有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的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2.
政府合法性探讨的是政治系统如何赢得公众广泛信仰、支持和认同的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弘扬公共精神,坚守公共性,推进公共行政,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视野下解决地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3.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发展变化,探讨了地方负债的融资行为风险对财政、金融、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应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4.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5):87-92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超常规融资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迅速增加,巨额的地方政府负债极有可能成为诱发新一轮危机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弄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主要风险,衡量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界定风险转变为危机的临界点,明确地方政府适度负债规模水平是稳妥地化解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风险,防范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5.
韦朝毅  卢丹凤 《桂海论丛》2011,27(2):107-111
我国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奢侈行政现象密切相关。从该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出发,可以将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归结为"诱发型"浪费和"原发型"浪费两种类型。完善行政问责制有利于遏制"诱发型"浪费,但要真正遏制乃至根治"原发型"浪费还必须对制度、政策、结构及价值等进行整体问责。因此,考量我国遏制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久治无功的缘由,应该重新审思问责制能否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并以此推进政府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206.
侯宣杰 《桂海论丛》2011,27(3):112-115
清代的广西地方官府在维护市场规则、统制经营、调控金融和公务采买等方面所采取的市场干预行为对当时广西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因违反市场规律而导致经济波动不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7.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开始,在实践中,不少人认为村民自治就只是搞民主选举,从而过分夸大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成就,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制度进行理性评价。事实上,农村民主选举对村民、候选人、村庄以及国家治理既能产生正效能,也会产生负效能。客观认识其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Overview and Scrutiny Committees were introduced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Act 2000 that ended the role the full council and its committees as 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for most local authorities. Overview and scrutiny committees composed of councillors not on small decision‐making executives were tasked with holding these to account. The performance of scrutiny committees is variable. Generally they work best where they concentrate on reviews of policy and practic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llowing from well‐researched reports. The paper reviews the difficulties which arise when scrutiny committees endeavour to hold powerful executives to account, and suggests that to strengthen this new legislation is required, in particular to institutionalise scrutiny committees as agencies of the full council, the representative body for the area, comparable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select committees at Westminster are the agencies of the Parliament.  相似文献   
209.
One important but often understudied area of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effect of e‐government o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e‐governme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rough a survey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Egyptian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are using e‐government to modernise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Through a survey of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in these governments, this study found evidence that e‐government factors of collaboration and organisational change influenced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Other common factors noted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siz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demand by citizens for e‐government did not register an effect o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y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do more to enhance e‐government to reduc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increasing collabor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